“美在意象”的中国审美文化,其最为精彩的文学华章是诗歌艺术,而诗歌艺术“美在意象”的典型体现之一,正是古典诗歌的“声律意象”。 这里所谓“声律意象”,源出于《文心雕龙·神思》:“然后使元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王湾,唐朝中期诗人,河南洛阳人,但长期生活于吴中地区,故而,深受吴中诗派的影响,诗风清丽,意境深邃。现存10首,其中最著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尤其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
画/刘贵福《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整句话,人教版七上有解释:“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生”字没有另注,但据整句话解释,学生很容易将“生”对应地解释为“升起”。人教版七上对该句的注释网络上,就有这样的题目,答案就是“升起”,或许正是受到教材的影响。
在初、盛唐交界时期,诗人王湾有一首著名的《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诗中说,他旅行乘舟停泊此处,潮水沿江上涨,船头风帆高挂,而这时正值黎明,残夜将尽未尽,只见一轮红日仿佛从东方大海升起,这时季节又正值年末,新年将来未来,但江上已显露春意,让人引动乡思,盼望寄出的平安家信早日到达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