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金石碑帖漫谈之二】世人一般把碑帖连称,其实碑与帖是两个不同的事物,碑是竖石或是刻石之文;帖则是书法墨迹,把它们连起来的是汉字。中国的汉字本身有图案美。从秦汉的刻石始,书写碑刻者,总是在追求文字的形式美,所以秦篆汉隶的石刻有大量的佳作。
考察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深入认识这种文体,无疑是有益的。一,它主要是向后世广大读者介绍墓中死者的生平事迹,而不是以当代读者为主要阅读对象,但是在撰写完成后,必须首先获得死者亲属或者僚属友朋的认可,即必须首先得到当代极少数读者的同意;
□郑学富近日,笔者得到台儿庄区收藏家协会原主席吴兆明先生编著的《台儿庄碑铭集》,由著名诗人贺敬之题签。书中收录了百篇记事碑铭,且点校注释。这些碑铭既有独特的文献研究价值,又有极高的书法艺术水平。透过这些碑铭,我们可以触摸台儿庄历史的脉搏,了解碑文背后蕴含的台儿庄故事。
善觉寺的建造善觉尼寺,始建于普通五年(524),《建康实录》记载:“置善觉尼寺,在县东七里,穆贵妃造,其殿宇房廊,刹置奇绝,元帝(萧)绎为寺碑。”《南朝佛寺志》称:“昭明太子为母丁贵嫔造,未成而薨。晋安王纲为太子,卒构之。
程章灿(章静 绘)陈寅恪有言:“自昔长于金石之学者,必为深研经史之人。非通经无以释金文,非治史无以证石刻。群经诸史,乃古史资料多数之所汇集,金文石刻则其少数脱离之片段。未有不了解多数汇集之资料,而能考释少数脱离之片段不误者。
汉字形成的最初动因,在于记录语言,以便于人们在不同时空之间的交流。在大量的实用书写中,一步一步地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书法艺术形式。其成为高度艺术的自觉行为是在魏晋时期。现在看当时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多是实用性的文辞内容,有的是碑铭、也包括一些信札或文书等。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古代民族一般都有“树碑立传”的传统,这种传统体现了人类历史意识的觉醒和历史书写的萌芽形态。“碑”与“史”都是保存历史记忆的载体:“碑”属于视觉载体(visual media),“史”属于文献载体(textual media)。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近代书法大师沈尹默评价书法“无色而有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书法作为一种高雅艺术,她以独特的书法美使人迷恋。学习书法,这些书法术语不可不知!1、书法狭义上,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