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获悉,为表彰和奖励在林业和草原科普创作、科普活动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根据《梁希科普奖奖励办法》(试行),中国林学会于2023年8月启动了第十二届梁希科普奖评选工作。
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团队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植物类群》上在线发表研究成果,称发现了一种性状独特、观赏价值高,具有一定的园林应用潜力的植物新物种——泰宁鼠尾草。鼠尾草属是唇形科中最大的属,全球约有1000种,广泛分布于中美洲、南美洲、西亚和东亚。
记者近日获悉,为激发同学们的科学梦想和科学志向,10至11月期间,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广州市教育局和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协办的“2024年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走进了天河区6所学校,为学生们带去了精彩的植物科普讲座。
记者近日获悉,为总结提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加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优秀案例的宣传力度,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组织开展“美丽乡村绿色发展先锋行动”案例征集活动。经专家初评和复评,全国共有10个十佳案例和33个优秀案例光荣入榜。
【来源:广州日报】近日,由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联合主办的“‘城’就美好,你我同行”科普开放体验活动在华南国家植物园举行。活动以互动表演和科普集市的方式向公众呈现,通过有奖问答、趣味游戏等多种形式实现了城市管理+植物元素的跨界融合。
保护和恢复红树林,居然能“赚钱”?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团队发布了一项关于全球红树林保护与恢复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表明,红树林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其经济回报也远超预期。红树林是重要的蓝碳生态系统。所谓蓝碳,泛指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碳汇过程,与陆地森林的碳固定功能相对应。
【来源:南方网】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小良站生态研究团队发布了一项关于全球红树林保护与恢复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表明,红树林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其经济回报也远超预期。红树林是地球上最独特的生态系统之一,是重要的蓝碳生态系统。
记者近日获悉,2024年广东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红色研学路线设计大赛颁奖仪式在韶关丹霞山举行,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红色研学路线荣获二等奖。路线主题:科技筑梦 向光而行设计理念:华南植物园近百年的规划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党的支持和老一辈科学家们的辛勤奉献。
近日,华南植物园园艺中心谢丹和徐一大赴粤北和粤西一带开展广东省国家重点保护兰科植物资源调查。此次考察共历时19天,跨越11县21镇,共采集兰科植物记录112条,涉及24属4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兰科植物16种(一级:1种;二级:15种),主要集中在兰属和石斛属。
记者近日获悉,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孟泽等完成的“一种轴旋式水量自动连续测量器”(专利号:ZL202010195951.4)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发明公开了一种轴旋式水量自动连续测量器,包括进水装置、量筒以及计数器。
精致的科技成果模型、有趣的化学实验、前沿的个人飞行载具,还有炫酷的三角翼遥控滑翔机表演……11月2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成为了科学的欢乐海洋——中国科学院第七届科学节(2024)广州专场暨“和自然为伴 与科学同行”基于自然教育的公民科学行动计划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在这里正式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