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三两枝。每个人大概都有一种感觉,你跟有的人在一个单位呆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时间可谓长吧,距离可谓近吧,可是你们不过是点头之交,充其量是见了面说声“早啊”“来了”之类的话。
近代吴昌硕《东风吹作梅花蕊》(局部) 中国美术馆藏毛泽东自书词《卜算子·咏梅》 清代李方膺《墨梅图》册页 安徽省博物馆藏“梅花落”,汉时横吹曲名,本为笛曲,初为军乐,或因寒梅无惧艰困,有傲霜骨,兵勇之榜样也。后来“梅花落”成为乐府诗,咏梅者喜用。
而中国插花的原始专著无非三本:唐代罗虬《花九锡》,明代袁宏道《瓶史》,明代张谦德《瓶花谱》。本文主要结合《瓶史》《瓶花谱》,对插花的前期选材,以及插花的方法构图做全面解析,并从书画和插花的异曲同工之妙中深刻理解插花法则,体会插花之美。
羊城晚报《汕头文脉》12月29日版面图 在南国的冬想北国的雪□刘昭武南国的冬,是暖暖的冬,悄无声息地来,好像在一夜之间,突然冷了下去,冬意来袭,冬天就来了,然后又好像在一夜之间,天气就热了起来,冬天又走了。
作者:徐刚(作家、诗人,曾获鲁迅文学奖等)“梅花落”,汉时横吹曲名,本为笛曲,初为军乐,或因寒梅无惧艰困,有傲霜骨,兵勇之榜样也。后来“梅花落”成为乐府诗,咏梅者喜用。梅香洋溢于中国诗史、画史,君见梅枝摇曳乎?
古有忘忧草的说法,对于中国很多诗人艺术家来说,这些“时间之物”,也是“忘时之物”—— 一剪寒梅,几片红叶,缺月挂疏桐,风击筼筜声,抖落出一天绿意的芭蕉雨,琴罢倚松玩鹤、直与天地一体的境界,都使人忘怀所以,歌啸出地,人似乎从时间的牢笼中脱出,历尽岁寒而不改容颜,驰骋于万古之原。图 1 恽寿平 花卉册八开之一 绢本设色 29.9cm×22.2cm 上海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