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一年后,“木系魔法师”重出江湖!猫木匠是一名“90后”小伙,9年前他辞去在上海互联网公司的工作,前往全国各地拜师。学成后,他独居乡间木屋,养了一只小猫,一边用木工技艺做一些有趣的“小玩意儿”,一边拍视频记录。有次看到央视纪录片,让他萌生复刻“天下第一剑”越王勾践剑的想法。
作者:马氏小木匠 马氏小木匠曾经在网上看过马洛夫摇椅,第一眼就被深深的吸引了,喜欢那种质感,喜欢那种弧度,喜欢那种舒适。奈何技术未到,没有合适的木料,一直未能实现,春节后有了机会,说干就干,立马动工。首先是选择木料,我喜欢北美黑胡桃,为了做摇椅,特意高价买了点黑胡桃。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许文秀 通讯员程佳瑶、刘自力、黄妮可)“红樱桃和黑胡桃的颜色大家不要混淆了,选好了木料就可以开始制作了!”11月8日晚,武汉商学院教室里叮叮当当,艺术学院教师张洁瑕正在开展《木艺赏析与制作基础》公选课程教学。教师张洁瑕制作完成的木品。
红钢城小学的“小木匠”学习制作风扇。叮叮、铛铛、咔擦咔擦……12月5日,红钢城小学木工坊的学生们正在制作本次课的劳动作品——木制风扇。截锯、开榫、锉削、打磨,这对于小工匠们来说,已经是再熟悉不过的操作了。
传播:木雕文化 | 艺术品收藏 | 生活品味| 禅茶文化| 家具美学小弥,一个爱好雕刻的小伙子,初中毕业因为家里穷,就辍学回家。跟随邻居学习雕刻,这个在当时不起眼的行业,在起初的无奈之举,既深深的改变了他的命运。05年红木家具行业的崛起,促进了仙游经济的发展。
刻刀在原木上翻飞,或粗犷有力,或精雕细刻,经过一番雕刻,一块普普通通的原木,就完成了一次华丽变身。这小小的木雕上承载着一个艺术世界,人物形象呼之欲出,虫鱼鸟兽栩栩如生……这是木雕特有的传统魅力。在黄骅市旧城镇阎隆村,76岁的赵立行是一个痴迷于木雕的爱好者。
来源:【黑龙江日报】小小一个枕形鲁班锁,手一掰就变成了小凳子。王松浦一边摆弄一边向记者介绍,“这叫鲁班枕,也叫鲁班凳,是用一整块木头镂空锯成的。”王松浦何许人也?他是方正县的一名木匠,也是鲁班锁技艺第四代传承人、榫卯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大学生爆改“小木匠”?近日,湖北大学30多名学生晒出木作作品,在不少同学的朋友圈刷屏。据湖北大学介绍,本学期,学校首次面向本科生开设了《创意木作》选修课,课程由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师胡冰洁讲授,带领同学们打磨属于自己的“艺术品”。
贵州省凤冈县的青年木匠安旭受到爷爷的影响,梦想着能像爷爷那样,成为一位能工巧匠。2019年决定回乡创业后,安旭开启了他的木匠人生。木质粗砺,却在这名乡村小木匠的巧手中,变成了细致精巧的工艺品。龙舟、高跟鞋、首饰盒、电风扇,安旭的设计涵盖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