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今年是真的难,各行各业似乎没有不叫唤惨淡的,很多网友甚至诙谐地说上一嘴“看到大家都这样惨,我就放心了!”然而,近日由山东卫视主持的一档节目“对话陪诊师”,让网友集体破防,甚至有医生都想甩手不干了。一起来看看视频中这位美女是一位陪诊师,她向大家介绍说,我们不是黄牛!
海报新闻首席记者 张一帆 记者 仇晶 济南报道有这样一群人,近些年在医院里越来越常见,他们既不是患者,也不是医护人员,却熟练地穿梭在医院各个科室之间,扮演着导游、跑腿,甚至是患者家属的角色,正逐渐成为医疗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就是陪诊师。
系统显示医生预约满员,陪诊师收费500元后仍能挂上号……《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本来为了满足一些特定人群在医院就诊时的陪伴需求而产生的陪诊师,正在悄悄变味儿——一些陪诊师以陪诊之名行营销之实,倒卖医师就诊号源,扰乱医疗秩序。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叶杨甜曾经是一名护士,2023年年底,她从成都某三甲医院辞职,开始了陪诊师的工作。作为一个新兴职业,陪诊师因其亲民的从业门槛、自由的工作时间而广受关注,某些陪诊师经验分享帖甚至打出了“月入过万”的标签。陪诊师到底做什么?它给杨甜带来了哪些改变?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谭思静 记者 刘昶荣双肩包里塞些小零食,再带上保温杯,这是40岁的柴晓娜每天出门的标配。柴晓娜住在北京五环外,有时需要花费一两个小时跨越大半个北京城,在医院开诊前接上她要服务的患者,她的职业是陪诊师。
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新江苏评论员 文心衣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本来是为满足特定人群在医院就诊时的陪伴需求而产生的陪诊师,如今却正悄悄变味儿,一些陪诊师以陪诊之名,行营销之实,倒卖医师就诊号源,扰乱医疗秩序。
有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因特定人群就诊陪伴需求而产生的陪诊师,正在悄悄变味儿——一些陪诊师以陪诊之名行营销之实,倒卖医师就诊号源,扰乱医疗秩序。 陪诊师,顾名思义,就是陪着患者去看病的人。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花钱找人陪着看病”已经成了不少人的刚需,在此背景下,陪诊行业悄然兴起。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陈江漫画来自法治日报。近日,北京市民王鑫因女儿生病面临挂号难,情急之下在某社交平台发布求助帖,很快就有“陪诊师”私信她,“可以帮忙挂号”“挂号服务费500元”。媒体调查发现:有陪诊师换上马甲变身“黄牛”,倒卖医师就诊号源,一些陪诊服务正在悄悄变味。
每经记者:林姿辰 每经编辑:张海妮说到陪诊师,你脑海中闪现的可能是一位帮助高龄老人完成挂号、缴费等烦琐手续的跑动的身影,但其实陪诊师的客户大多是年轻人。很多人习惯把挂号、检查报告拿取、资料报告整理等工作全部交给陪诊师处理,自己只需要到现场看病即可。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钟迎雪随着人口老龄化,各大医院正越来越多出现陪诊师的身影。陪诊作为新兴行业,还处在行业快速成长期,吸引了大量从业者,随之而来的是知识付费和培训考证等需求加大,无论是价格还是服务,也开始了“混战”。仅在青岛,有两三千人入行,但能坚持下来的也就百人。
游德福 系统显示医生预约满员,陪诊师收费500元后仍能挂上号,一些陪诊师换上马甲成了“黄牛”。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本来为了满足一些特定人群在医院就诊时的陪伴需求而产生的陪诊师,正在悄悄变味儿——一些陪诊师以陪诊之名,行营销之实,倒卖医师就诊号源,扰乱医疗秩序。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500元,让你挂上已经满员的号。”这不是夸海口,日前一位陪诊师确实帮助病患顾客完成了这一操作,同时也引起了普遍的质疑,陪诊师也要“黄牛化”了吗?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以及智能化就医流程的应用,陪诊师逐渐兴起。
据梨视频报道,刘姗姗是一名职业陪诊员,日常工作是陪同病人去医院挂号、做检查、拿结果等。这份工作并不轻松,要提前做好很多功课,还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有时半夜也会突然遇到工作。刘姗姗的客户大多是老人,99%是子女给老人买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