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从一个历史故事讲起: 英布(公元前195年),今安徽六安县人,因受秦法被黥(刺面),又称黥布。初属项羽,被封为九江王,后归刘邦,被封为淮南王。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 英布出身平民,少时有人给他算命说他在受刑之后会被封王赐爵。
来源:【人民日报】图①:陈诗宇在洛阳博物馆布展。陈诗宇供图 图②:西汉女俑,为汉代曲裾衣考证提供参考。西安博物院供图 图③:国家博物馆古代服饰文化展复原人像。陈诗宇供图 图④:孔府旧藏明代朝服上衣,为明代服饰研究提供实物佐证。
龙年春晚,创意节目《年锦》惊艳全网。舞台上,四位演唱者分别身着汉代深衣、唐代襦裙、宋代背子和明代袄裙,并以每套服饰的衣、裙、领边、袖口上不同时期的典型纹样,演绎着历朝历代的流行经典,织出一幅跨越千载的纹样变迁图卷。
六亲先诀眉骨横露主性凶,须分燕尾主刑克。眼恶露光主犯法,鼻钩无灶主蛇毒。年寿起节四五死,头低项弱三十亡。肥人面赤恶如狼,瘦人发黄贪且杀。项圆头小无家业,头低反顾奸贪狠。睛黄光散燥凶亡,眼凸神露赴法场。眼呆光散少年亡,耳小鼻低父早丧。男人眼**私事,男女发深*贪色。
进入腊月,年味儿一点点浓郁起来。南京民俗博物馆内更是如此,非遗传承人们创作了一系列“蛇”年相关作品,不得不说,论审美,还得是咱老祖宗!南京绒花,谐音“荣华”,寓意吉祥。在古代,绒花是宫廷贡品,妥妥的“贵族宠儿”。蛇年的绒花作品,可爱得让人“移不开眼”。翻手落针,文化凝聚在方寸。
五代、北宋之间,有个著名的道教学者陈希夷,就是传说中的“陈抟老祖”,他留下一篇传世之作,名《心相篇》,取“相由心生”之意,兼有佛家《因果经》的味道,与那些江湖流传的相面术不可同日而语,比曾国藩的《冰鉴》更为大气,颇有止恶扬善之功,读之耐人寻味。今原文加译文呈现,供大家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