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话曾一度成为明代江南区域的“准雅音”。通过昆曲、评弹等戏曲、曲艺形式,作为地方方言的苏州话超越了地域限制,也塑造和影响着苏州在中华帝国城市里的形象与地位。苏州话被称为“吴侬软语”,讲起话来那个温婉的腔调,软糯圆润的嗓音,起承转合的韵味…
想系统学习苏州话、了解吴地传统文化的市民有福了!今天(3月26日)下午,苏州图书馆品牌服务“珍享学苏州‘闲话’”线下课堂在苏图人民路馆开班,面对面讲授“吴侬软语”,有兴趣的市民可报名参加。苏州话俗称“苏州闲话”,是吴语的代表方言之一,以软糯著称,素有“吴侬软语”的美称。
英雄与美人 南方六大方言中,资格最老的是吴语。 吴语据说已经有三千多年历史了。它可以追溯到商朝末年的一次大移民。这次移民是太伯和仲雍领导的。太伯和仲雍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儿子。古公亶父一共有三个儿子:长子太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
吴语是汉语各方言分支中较大的一种,目前吴语的使用人数在8000万以上,在汉语诸多方言中仅次于官话(各片官话使用人口近9亿)。而且,吴语区自南宋以来近八百年,都是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所以,吴语曾经也有很发达的方言文化体系,清末民初曾有《何典》、《海上花列传》等吴语文学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