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用草棚子搭建的“老巢”,一个用生命换来的胜利。这是杨子荣的故事,也是寒冬里一场场剿匪斗争的缩影。1947年的东北,寒风刺骨,林海雪原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对于普通百姓这是一个难熬的冬天;但对于盘踞山林的土匪这个冬天更冷。夹皮沟深处,一个瘦小的老人坐在炕头,时不时咳嗽几声。
来源:环球网-文旅频道【环球网文旅特约作者 米广弘】南有沙家浜,北有威虎山。沙家浜、威虎山,一南一北,一柔一刚,本是京剧样板戏《沙家浜》《智取威虎山》中“文艺虚构”的故事发生地,如今都成了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
作家曲波创作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1957年出版后,可以说红火了半个多世纪。神秘的大森林,辽阔的雪原、惊心动魄的剿匪故事,吸引了几代人的目光。小说曾先后被译成英文、俄文、日文、蒙古文、朝鲜文、越南文、挪威文、阿拉伯文在国外出版。
1947年2月,我《东北日报》以《战斗模范杨子荣活捉匪首“座山雕”》为题,报道了牡丹江军区第二团侦察排排长杨子荣率领一支6人小分队直入匪剿、生擒匪首的战斗事迹,并以“创造了以少胜多歼灭股匪的战斗范例”的评语,高度评价了这次生擒匪首座山雕的战斗。
付延平 朋友,相信你一定看过《林海雪原》这部小说吧!这是作家曲波的一部长篇小说。 如果你真的没看过,那你一定知道京剧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吧!作品里故事就发生在黑龙江海林周边那一片方圆数十里的林海和群山中。 明天我们就要走进这片林海,走进这片群山,去海林夹皮沟了!
他是闻名全国的战斗英雄,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从上世纪50年代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到60年代的京剧《智取威虎山》,再到2014年的电影《智取威虎山》,他的艺术形象跨越半个多世纪长盛不衰。
《林海雪原》无论是小说、影视还是京剧样板戏都可谓是风靡一时,世人皆知,影响着几代人。向人们讲述着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东北牡丹江地区人民解放军侦查小分队趟林海、跨雪原,以少胜多,智取威虎山,英勇剿匪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