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青藏高原是我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作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标志性科学工程的第二次青藏科考近日发布成果,“阐明气候变化影响下‘亚洲水塔’失衡特征和影响,科技支撑水资源与水安全战略”入围十大标志性进展。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的“两院院士评选202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领衔的“第二次青藏科考钻取全球最长山地冰芯并实现系列突破”成功入选。冰芯为何被称为“无字的环境密码档案库”?钻取全球最长山地冰芯对青藏高原研究有何重要意义?
中新网北京9月10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9月10日发布消息说,该所方小敏院士带领的新生代环境团队在青藏高原腹地伦坡拉盆地开展超千米钻探计划过程中,近日钻探深度达750米,创造了中国青藏高原环境科学钻探新纪录。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团队首次获取了青藏高原对流层大气廓线的连续3年观测数据,可为青藏高原天气过程和环境变化研究、恶劣天气临近预报等提供数据支撑。相关成果日前在学术期刊《大气科学进展》发表。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9月1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该所方小敏院士带领新生代环境团队在青藏高原腹地伦坡拉盆地开展超千米钻探计划,目前,钻探深度达750米,刷新了我国青藏高原环境科学钻探纪录。伦坡拉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中部,平均海拔4600米。
9月1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该所方小敏院士带领新生代环境团队在青藏高原腹地伦坡拉盆地开展超千米钻探计划,目前,钻探深度达750米,刷新了我国青藏高原环境科学钻探新纪录。伦坡拉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中部,平均海拔4600米。
中新网北京5月21日电 (记者 孙自法)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被誉为科技“国家队”的中国科学院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其分布全国的百余个科研院所和三所院属高校,自2005年起连续20年举办公众科学日活动,推出盛大的科普“嘉年华”,广泛吸引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积极参与,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家
中新网珠峰站8月14日电 (记者 孙自法)在西藏自治区定日县的珠穆朗玛峰国家公园内,沿着珠峰路向珠峰挺进途中,距离珠峰登山大本营约50公里的路边,有一处主体建筑为红黄色的两层楼房,房前一长片区域内布设着各类不同形状观测仪器,颇为醒目。
记者11月4日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了解到,第二次青藏科考队打破世界纪录,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双湖县境内的普若岗日冰原钻取了全球中低纬度冰川最长的冰芯,长达324米。普若岗日冰原测厚、取芯,是第二次青藏科考标志性科考活动“守护‘水塔’—— 一原两湖三江”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整体趋好、亚洲水塔将进入超暖湿阶段、人类活动最早可能出现在19万年以前……1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领衔来自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专家,带着本次科考十大任务的重要成果在拉萨进行集中发布。
青藏高原湖泊未来扩张与影响示意图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图近日,澎湃新闻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处了解到,该所环境变化与多圈层过程团队研究员张国庆等发现,过去30年青藏高原湖泊面积扩张超过1万平方公里。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在2021年建成的青藏高原对流层大气微波辐射计观测网络的基础上,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地气相互作用与气候效应团队利用青藏高原及邻近周边地区的8个无线电探空站,组成了覆盖青藏高原西风、季风传输断面的大气立体观测网,可全天候实时观测青藏高原对流层
原标题:气候变化加速喜马拉雅山高山树线向高海拔扩张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过去200年来,喜马拉雅冷杉更新速率显著上升,其树线向高海拔的迁移速率为每10年1.1米,而糙皮桦迁移速率仅为每10年0.6米。
中新网北京2月20日电 (记者 孙自法)青藏高原被誉为“地球第三极”和“亚洲水塔”,为环喜马拉雅地区水资源需求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正发生重大变化,未来将如何演变已成为关乎环喜马拉雅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该所梁尔源研究员等利用样地观测数据、空间分析和树线模型模拟,系统分析了尼泊尔珠峰国家公园和安纳普纳保护区混交林树线过去200年来糙皮桦和喜马拉雅冷杉的种群更新动态和树线位置变化。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牵头,联合兰州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科研单位,在青藏高原腹地进行的综合地质地理科学考察活动圆满结束,进入了后期的总结研究阶段。本次科考作为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的重要组成部分,跟以往相比有什么样的不同,还有什么样的创新突破?
中新网北京6月8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团队依托新组建的青藏高原对流层大气立体观测网,首获连续近3年的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大气廓线持续观测数据,可为恶劣天气临近预报提供数据基础。
古人类走出非洲后,在欧亚大陆的迁徙扩散和气候环境存在什么联系?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研究发现,距今90万年至60万年前,欧亚大陆气候环境干旱化和地貌景观变迁,促使该区域古人类迁徙和石器技术发展。
今天才知道,中国科学院下属有好多个「xx物理所」:物理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高能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理论所(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理化所(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近物所(近代物理研究所),大连化物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兰州化物所(中国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