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均在地方上设立很多行政区域,虽然有所差异,但基本都沿用了秦朝的郡县制。九州的具体名称和地理范围说法有N种,但从文献的考证来看,史学界普遍认为《尚书▪禹贡》成书于战国时期,只不过假托大禹之名而已,九州的划分也不可能出现在大禹治水时,因为当时中原还处在部落分散的状态,大禹及后来的夏朝的所控制区域仅仅局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尚书▪禹贡》很明显代表了当时的知识分子对于天下统一及治理的一种理想,对于后世影响极大,“九州”由此就成为了中原以及中国的代名词,直到今天仍然在使用。要想搞清楚“州”作为行政区划与现在的对应关系,就必须要知道中国历朝历代的行政区划制度。
——唐太宗李世民的这句千古名言,道出了历史的镜子作用,让人在其中照见古鉴今,自我反思。今天,咱们就来照照一照历史的铜镜,聊聊古代中国那传说中的“九州”,看看这九个州到底是哪些地方,说不定还能找到你的老家在哪州呢!
一. 中央权力机构机构职责对应当今长官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负责国家日常政务。国务院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参知政事(副宰相)枢密院最高军事机构,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中央军委枢密使、枢密副使三司财政机构,负责全国财政事务。财务部三司使御史台监察机构,负责弹劾官员。
"州"的概念很早就出现了,古代中国习惯称为"九州",有"禹贡九州"之说,不过这只是一个笼统的称呼。"州"的设置始于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分天下为十三州,每州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督地方。这时的"州"只是中央临时划分的监察区域,并不是一级地方行政区划。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后,
“郡”,从秦朝开始,作为统县政区,其地位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然而,唐宋以后,“郡”却被取消,而“州”则由最初的统郡政区降级成了统县政区,取代了之前“郡”的地位。在这近一千年的岁月中,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郡”的消失和“州”的贬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