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比较有作为的帝王在平定地方或边疆叛乱后,为了安抚当地百姓,总会出台一些政策和方略,并且将这些政策和方略以极简明的文字刻在石碑上、植入地名中,永久纪念,达到教化百姓,让全国上下都牢牢铭记的目的。“绥”本义是指登车时用以拉手的绳索,有了这绳子,人就安定了,安全了。
1912年1月,民国政府在南京正式宣告成立,至1949年国民党政权败走台湾,短短的37年间,民国军史上最为复杂的军事机构如同叠床架屋一样地出现了,低效臃肿的“衙门”层层叠叠,真正令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
各行营武昌行营 1935年3月1日由豫鄂3省“剿匪”总司令部改编而成,张学良为主任,杨永泰为秘书长,钱大钧为参谋长。关于行营职掌,蒋介石在成立典礼上称,为“剿匪”、“禁烟”和“推行新生活运动”3件大事。3月12日蒋介石令该行营设立陆军整理处。
绥靖主义,l又称绥靖政策。对侵略者姑息、退让,牺牲别国利益以求暂时的和平与苟安的妥协政策。1938年9月29日,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德国慕尼黑举行会议,签署了《慕尼黑协定》,把捷克斯洛伐克献上希特勒德国“奴役的祭坛”。
给泽连斯基打气,给小W打气,据说老拜登强调了四点:1、俄罗斯必输;在美国和西方看来:普京独裁者,俄罗斯是侵略者,坚定支持小W是捍卫民主、捍卫自由、捍卫联合国宪章,保护主权国家不受侵略,这是美国及西方国家最基本的原则,是他们的价值观,是不容突破的底线。
绥靖政策是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但实际上,绥靖政策可不是二战的首创,在战国时期,面对秦国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东方六国同样上演过绥靖政策,他们要么是派个太子去秦国当人质示好,要么割地赔款求秦国退兵,不仅失去了春秋时老祖宗留下来的土地和财富,而且都得上了“恐秦症”。
今天是3月18日,1869年3月18日,英国二战前最知名的首相张伯伦出生,很多人在谈及二战历史的时候,都赞美英国的时任首相丘吉尔,而张伯伦恰恰是丘吉尔的前任,是张伯伦的绥靖政策使得丘吉尔的坚毅更为我们所赞美。
俄乌战争爆发后,我们常听到“拱火”这个词,就是说美西方不想让战争结束,不停的唆使乌克兰继续战斗的意思。但美西方这些邪恶的国家,并不是对所有的冲突和战争都采取“拱火”的态度,也有“绥靖”的时候,简直就是无耻双标的代表。
在二战开始之前,当时的英法等西方大国为了保护自己手中的利益,一直在积极推行绥靖政策,最后将德国和日本推上了战争的顶点。到底什么是绥靖政策?当时的英法两国为何要执行绥靖?这背后到底蕴含怎么样的博弈?接下来让我们回到二战前的英国,去探寻这个问题背后的答案。
1938年6月进占三王村公司窑,依此为大本营,开办有煤矿、造枪厂等,后投靠伪华北治安军司令齐燮元,改编为“治安军第十一集团军”,又名“华北綏靖军第一0一集团軍”,实际編制是一个旅,辖第31、32、33三个团,高德林任司令,南宫辰任参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