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早年学习北碑较多,《龙门二十品》《爨宝子》《爨龙颜》《张猛龙》《郑文公》等,涉猎较广,对于临写在形象上的相似性,弘一法师曾有一定的追求,这或许是多数人最开始学习书法都有过的经历,但是这种追求的过程对于弘一法师并没有执着太长的时间,因为他最终还是要去追求一种精神气度,追求一种自我审美意象中的形象样态。
01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义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国家。强调内心的空虚和谦虚,以道德修养来滋养身心,用仁义之心对待万物,以道的理念来治理国家。一个人如果总是充满骄傲和自负,就很难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也难以在品德上有所提升。
弘一法师圆寂前一首诗偈,勘破生死,道尽人间三境,充满禅机禅趣。1.1942 年 10 月 13 日,弘一法师在泉州温岭养老院晚晴室圆寂,享年 62 岁。弥留之际,他写了一首诗偈,共有 32 个字。2.这首诗偈可说是弘一法师一生的感怀,很值得品读,也很值得参悟。
“朽人已于九月初四日谢世,曾赋二偈,附录于后: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亡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前所记日月,系依农历也。谨达不宣。音启。”这是弘一法师圆寂前半个月,亲手写下的遗书,一式两份,内容相同。分别是留给老友夏丏尊和门生刘质平的。
作者:洞见yimo人生路漫漫,秋月几回圆。岁月如奔箭,屈指又中秋。9月29日,农历八月十五,又是一年中秋节。在中国人所有节日中,中秋节是最有诗意的一个节日。无数文人墨客把中秋当作吟咏的对象。借月抒怀,谈思念之情,诉离家之愁,说人生之味。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近日,纪录片《李叔同》走进浙江工商大学,与年轻学子们共同探寻李叔同由情缘、艺缘、佛缘构筑的传奇人生。“诚实、坚毅、勤勉、纯朴——浙江工商大学的四言校训在李叔同的一生中得以充分体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吴晓东)由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与平湖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大型纪录片《李叔同》新片交流推广活动,7月3日下午在浙江杭州举办,探寻“李叔同”这一中国人文精神标识的时代价值与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