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找到塑料垃圾处理新方案—常温常压下可降解9种塑料】财联社8月3日电,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姜雪峰课题组建立了一种温和的光降解方案,通过协同的铀酰光催化机制,在常温常压下实现了9种塑料的降解,其中包括5种塑料的混合降解,为塑料垃圾处理提供了可持续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姜雪峰课题组建立了一种温和的光降解方案,通过协同的铀酰光催化机制,在常温常压下实现了9种塑料的降解,其中包括5种塑料的混合降解,为塑料垃圾处理提供了可持续性解决方案的科学模型。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近日印发《广东省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商品零售、电子商务、邮政快递、餐饮外卖、展会活动、宾馆酒店等重点领域不合理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现象大幅减少,电商快件基本实现不再二次包装,可循环快递包装保有量达到200万个。
近日,由中国石化与清华大学联合研究的《可降解塑料的环境影响评价与政策支撑研究报告》正式发布。本研究绘制了我国可降解塑料的物质代谢图,首次提出以可降解性为核心的可降解塑料对比传统塑料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从社会经济多维度分析了可降解塑料的可行性使用路径。
【科技前沿】光明日报北京4月2日电(记者晋浩天)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马丁教授/王蒙副研究员课题组近日首次提出了一种通过两步催化反应将聚乳酸塑料转化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新过程,这一方法具有比自然降解路径更大的优势,并为其他类型废塑料的高值化转化带来了启发。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快递数量逐年增加。新冠疫情期间,为了减少人员聚集,降低病毒传播风险,人们开始更多地使用互联网购买商品,这使得快递的收发量日趋庞大。2020年,中国有833.6亿件包裹,产生超过900万吨废纸和180万吨废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