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第一次有了皇帝。然而仅仅12年,历经二世,貌似强大的秦帝国突然毁灭,毁灭留下的巨大疑问和惊叹,两千多年前的历史真相,商鞅强秦之迷。上一张我们说到商鞅在秦国实行的深刻变革是奴隶主贵族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战国时期,卫国人商鞅在秦国实行了一系列变法运动,史称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嬴渠梁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商鞅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秦孝公在国书中下令:“当年,秦穆公在岐山、雍地的管理大刀阔斧、励精图治,向东平定晋国之乱,以黄河为界,划定国土边界,向西称雄戎、翟等族,占地千里,开辟的基业多么伟大啊,之后的厉公、躁公、简公及出子让国内的矛盾逐渐激化,国家内部有忧患。
近日,学者辛德勇老师在《辛德勇读《史记》|商鞅的封地在哪裏?作为一名后学无名小卒,我在拜读学习辛德勇老师的文章之余,也对商鞅封地的位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认真梳理史料,我对辛老师认为商鞅封地应释为商邑外围十五邑,而不应是“於邑、商邑等十五邑”的说法非常赞同,但是对辛老师最终将商邑定在伊洛盆地的邬邑的说法却有不同的意见,谨在此不揣冒昧提出来,向辛老师请教和商榷。
商鞅变法真正恐怖的是一个明显“不正常”的变法,竟然很快成功了。在商鞅的改革计划里,没有“渐进的过程”,没有考虑“社会承受力”,直接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等所有领域全方位出击,把秦国来个大变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