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空间”与“小空间”——走出由“普世”观念带来的困境 “大空间”与“小空间” ——走出由“普世”观念带来的困境 一、晚近以来,我先是几乎脱口而出地,但此后则又是念念不忘地,提出了所谓“大空间”和“小空间”的理解框架。
编者按:8月14日至20日,2024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其间,由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出品的视频访谈节目“高访”,推出2024上海书展特别访谈系列节目,邀请知名作家、学者等走进访谈间,解读书中的“人文密码”。
一、全球史与微观史全球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突破了传统的民族国家框架,强调跨国界的交流和互动。在全球史的视角下,历史不再仅仅局限于各国的民族史,而是更广泛地关注全球性互动的过程。这种视角既挑战了传统的民族国家历史观,也促进了不同区域研究之间的对话。
在图书平台敲入“全球史”三个字,光是中文书,就会跳出来几百种。《DK时间线上的全球史》和其他全球史不同。首先,这是一本图文读本,以图为主,叙述的时间上至400万年前,下到2020年,包括了1500个历史事件,搭配了1000幅插图。
《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作者:葛兆光,版本:理想国丨云南人民出版社 2024年4月推荐理由:《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是由葛兆光、梁文道策划,二十多位历史学人撰稿的同名音频节目的文字版结集,总计两百余集的节目前后历时两年半,而落成文字的三卷本《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也超过了一百万字,可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当代中外史学潮流中,最有生气活力的发展方向之一便是全球史学。全球史学者刘文明认为,“到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全球史无论作为一种历史研究方法还是作为一个历史学分支领域,开始被许多国家的历史学者所接受,由此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史学潮流”。
《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葛兆光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2024年4月出版,1624页,398.00元历史是举例说明的哲学,世界历史上所有伟大的人物和事件都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重现,因此有人称历史为学问的筛子和智慧的簸箕。
主要著作有《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传教士的诅咒——一个华北村庄的全球史》《创造共和国民——中国的仪式和符号》等,在英文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并即将在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新著The Perils of Interpreting: The Extraordinary Lives of Two Translators between Qing China and the British Empire。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世纪,法国年鉴派史家出版的著作产生了革新性影响,由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范式。该范式的一个特征是总体史(histoire générale)。虽然有许多关于这个特征的讨论成果,然而在总体史的表现,尤其是它们可能带来的效应上,仍有一些值得探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