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对德国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在二战时期就成为了一些国家的重点目标,率先做出攻击的国家便是英国,当时他们是在美国的煽动下展开行动,19架飞机连夜出动,5枚炸弹击中水坝,洪水瞬间淹没德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惩戒行动,又称堤坝终结者。
◎译名 轰炸鲁尔水坝记◎片名 The Dam Busters◎又名 敌后大爆破 / 敌后大爆破◎导演 迈克尔 安迪生 (Michael Anderson (I))◎编剧 保罗·布里克西尔 / R·C·谢里夫 / 盖伊·吉布森◎演员 迈克尔·雷德格瑞夫 饰 Dr.
1943年3-7月英国对德国最重要的军火工业区鲁尔进行了大规模的轰炸,工业区内的煤矿、铁路系统、合成燃料工厂、石油工业、水电站、变电站等设施成为英国优轰炸先的目标。但水坝是个特殊目标,普通炸弹很难奏效,为此英国花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研究破坏水坝的有效方法。
虽然二战距离现在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在依旧在无数人心中留下了阴影。而德国作为法西斯联盟国的老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更是对不少国家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不过他们不同于日本,德国人从未否认过这段历史,今时今日,德国的历代总理在很多公开场合都曾为德国以前所犯的错误向世界人民致歉。
经历过洪水的人,恐怕都会对“水火无情”这个词语有着切实的感受。在水、火这样的自然力量面前,人力确实是十分渺小的。也是因为这样,我们总是十分重视洪涝灾害的防治,我们筑造大坝用以阻拦洪水,防止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失。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有关三峡工程的讨论就从未停止过,其中,关于三峡大坝在战争中的安全性问题,更是专家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早在1956年,毛主席在畅游长江时就曾指出:“三峡如果过船,将来战争怎么办?可以考虑在旁边修建一条铁路,”由此可见,国家领导人对三峡工程的国防安全问题早有预见。
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之上,三峡大坝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中国的智慧与荣耀。自 1994 年奏响建设的号角,历经十七载的砥砺前行,于 2009 年以雄伟之姿屹立于世。它不仅仅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奇迹,更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生动写照。
(本文内容均基于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引用来源。)1943年5月,19架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携带特制"跳弹"出击,目标直指德国鲁尔区的心脏——默内大坝和埃德尔大坝。百余名机组人员深知此行凶险,但为了打击纳粹、加速战争结束,他们义无反顾。
中国警方在线太有趣了,发布了一条谜语,内容为“只要解放军敢打,我们直接攻击三峡大坝--打一成语”。这句话原本来自中国警方在线的评论区内,一位台海对岸的网友,以繁体字做的回复,中国警方在线看到有关评论后,将其发布出来,供广大网友参观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