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春日报-长春新闻网】23日,记者从吉林大学获悉,邹猛教授、张伟教授、李秀娟正高级工程师,及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任文才等人,通过对嫦娥五号钻采岩屑月壤进行严谨的观察与分析,发现了天然形成的少层石墨烯,这一突破性发现为国际首次。
这是人类首次月背采样返回,每一粒土壤都承载着月球深处的秘密与宝藏。在那场月球争霸赛中,美国一共带回382千克月壤和月岩,其中1972年的阿波罗17号任务中,宇航员一次就把110.5千克月球样品带回地球。
新华社北京11月27日电(记者袁全)全球范围内一系列载人登月计划的发布,激发了人们探索月球上能否种植植物以提供生命支持的研究热情。近日,一项来自中国农业科学家的新研究发现,地球土壤中的细菌或许可以帮助航天员在月球土壤上种出植物。
记者8日从中国地质大学获悉,该校地球化学系教授汪在聪和宗克清领衔的团队,基于地球化学元素分析,发现嫦娥五号月壤与着陆区年轻玄武岩的化学组成高度一致,并提出嫦娥五号年轻玄武岩可能起源于富集单斜辉石,并且含少量克里普物质的月幔源区。
嫦娥六号返回样品的典型图像。(a)从嫦娥六号铲取样品中挑选出的部分大于1毫米的岩屑颗粒。(b-e)不同结构特征的玄武岩屑,(f-g)角砾岩和(h)粘结岩的背散射图像(BSE)。典型玄武岩(i和j)、粘接岩(k)、浅色岩屑(l)和玻璃物质(m和n)显微镜照片。
Jin, S., Hao, M., Guo, Z. et al. Evidence of a hydrated mineral enriched in water and ammonium molecules in the Chang’e-5 lunar sample. Nat Astron .
月球,作为人类探索的对象,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被人类赋予了浪漫的色彩,但科学家们对月球的真实面貌仍然知之甚少。近年来,中国的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任务将3846.5克月壤样本带回地球,为我们揭示了月壤独特的面纱。
“可上九天揽月”的梦想逐步变为现实。据国家航天局最新消息,我国2026年将发射嫦娥七号,2028年前后将发射嫦娥八号。嫦娥七号是对月球南极的环境和资源进行勘测,嫦娥八号是要验证月球资源就地利用技术,并为后面的月球科研站建设奠定基础。在2035年前后,要建设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
2024年6月25日14时0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为这趟历时53天的地月往返之旅划上了圆满的句号。6月28日,国家航天局在京举行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月球样品交接仪式,经初步测算,此次采集到月球背面样品1935.3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