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伤寒论》教材中有治疗心阳虚的桂枝甘草汤证,方中仅有桂枝,甘草两味药,目测心阳虚是一个比较严重复杂的问题,区区二药是否有效不免让人疑惑,我们先看看仲景的原文:“发汗后,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发汗后可以理解为大量出汗后,包括药物性发汗和环境性出汗,患者手按胸部伴有心悸心慌的症状,首先可以明确的是仲景并没有提到心阳虚这个病证名词,现代中医理论根据《内经》“汗为心之液”,心阳可以蒸腾气血血液中的津液变化为汗液以调节体温,维持代谢。
最近后台有个粉丝朋友问:李主任,我看您的视频发现您讲的阳虚的表现和我很像,我就是一年四季比别人穿得多,还容易感冒,平常总是手脚冰凉,到大太阳底下晒一晒才感觉暖和。平时稍微吃一丁点凉的东西,就很容易拉肚子。
中医常说“心君主之官”,心脏一旦受病,身体各机能就会受到影响,心脏有力的跳动,才能把血液给到身体的每一个地方,所以当心阳不足的时候,就会出现心慌、心悸、头晕、发冷、胸闷,虚汗等情况,今天跟你们聊聊心阳不足该怎么办?
心脏病在中医常见有两个症状,一个是心气虚,一个是心阳虚。如果心气虚,病人常见症状是心慌、胸闷,导致全身疲乏无力、没劲,有时心慌,整个身体生理功能下降,尤其一动就心慌、怦跳,这就是心气虚,还可能带来脑血管病,因为供血不好。
后背凉、肚子凉、腰腿凉,这些看似普通的小毛病,其实可能暗藏着你的心阳、脾阳、肾阳不足的问题。今天,我就用几十年的中医临床经验,带你深入剖析这些“凉气”背后的健康密码,并告诉你如何用中医的智慧,赶走体内的寒凉,温暖你的身体!
说起阳虚,最明显的症状就是怕冷,手脚冰凉啊,身上怕冷啊等等,但是阳虚不只是有怕冷的现象,比如有些人还会出现胸闷胸痛,肚子发凉疼痛,小便又急,晚上总是起夜等等,都属于阳虚的问题,那么阳虚最容易出现在哪些脏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