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在 75 岁以上的人群中达到 20% 左右。因此,一些作者甚至认为 心力衰竭 是一种老年综合症,导致更差的预后和较高的残障,并且经常与一些复杂的合并症相关,在老年人群中很常见,这可能会进一步使疾病的进程复杂化。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明文献来源,望知悉。当听到医生说出“急性心力衰竭”的一刻,张先生只觉得大脑一片空白,母亲心衰了?这怎么可能?身边的亲人也充满了不可置信,这怎么还患上了急性心力衰竭呢?这事情还要从两个月前说起。
首先要了解心衰是什么?是指因急性的心肌损害或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有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以急性左心衰竭最为常见。
摘要:一种被忽视的疾病,死亡率堪比癌症!最近听到周围的伙伴说到家里老人查出心衰,家里人都寝食难安的,明明老人也才五十多岁,身体还很硬朗。其实心衰就像一辆开了十几年的车,当新车经历时间和使用的耗损后,车的零部件甚至功能都开始老化,心衰也一样,因此多发于有心血管疾病和高龄的人群。
前段时间,我在北京那边出诊,遇见了一名50岁的病人,他以前就检查出了冠心病、心衰,平时一直依靠药物控制,也尽量不去做体力活,想要让病情得以稳定控制,但就在上个月社区溜达的时候突发心梗,直接晕倒在地上,幸好周边全是邻居,立刻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幸好因为离医院比较近,第一时间就送去了医院抢救,住院半个月陆续做了两次支架急救手术。
急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急症,须快速诊断评估和紧急抢救治疗。本文结合 2022 最新心力衰竭指南,就急性心衰诊疗进行推荐。急性心力衰竭的定义• 急性心力衰竭(AHF)是指继发于心脏功能异常而迅速发生或恶化的症状和体征,并伴有血浆利钠肽水平的升高。
心衰已成为我国最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 5 年死亡率为 50%~60%,与常见恶性肿瘤的5 年死亡率相近。很多患者进展到晚期心衰阶段时不但要治疗心衰,还要治疗一些心衰合并症,患者和家属不仅要面对疾病带来的痛苦,还面临着很大的经济负担。
很多人都听过心衰,知道它是危险的代名词,但很少有人真正深入地去了解。心脏是所有生物最重要的器官,没有之一,它无时无刻都处于工作状态,将作为能量载体的血液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这是我们日常一切行为活动的根本,当它出现异常时,就会影响到其他脏器所需血液的输送,这会侧面影响到其他脏器,最终出现多脏器衰竭,有生命危险。
癌症是一个大家庭,其中不仅有号称喜癌的“甲状腺癌”,也有号称癌症之王的“胰腺癌”,但其中绝大多数“成员”的五年生存率超过50%,而心力衰竭则不同,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的终末阶段,一旦患者确诊心衰,也就说明心脏功能受到了损害,进入了恶性循环,五年生存率远远低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