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关超 曹 佳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它准确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体现了中国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将二十四节气与香文化相结合,可以适应时节的变化,达到身心调和的目的,让人们感受香气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近日,译林社出版了作家文珍的全新散文集《风日有清欢——二十四节气里的诗与人》,本书是作家文珍对自己跨时三年的阅读、生活、观察世界的记录,借与廿四节气相关的古典诗词破题,读书、远游、觅友、怀人,昨日之诗与今日之事互为观照,于四时风物留心日常情境,古老节气亦可作体察当代生活的新刻度。
后天(大年初六),2月3日,立春。2月4日,#北京冬奥会3周年#。还记得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二十四节气倒数吗?戳图回顾↓时光流转,新的一年来到。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新年新气象,一起迎接春天!
明天就是惊蛰了。春天又一次回到大地。二十四节气,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轮回。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二十四节气都指导着先民的生产生活。
春种、夏耘、秋收、冬藏,是先民对于自然与农耕的标尺,二十四节气中蕴藏着绚丽多彩的文化之美。1月14日(周六)上午,2023年首场“二十四节气”名家讲座将在龙华区图书馆开讲,知名学者余世存将以“二十四节气里的生活美学”为主题,与市民读者一起感悟季节、物候、温度、雨雪中岁月的浪漫。
阅读提示节气是中国人的生活美学,不仅是古人的诗意感触,也有点亮平凡生活中的仪式感。2月4日,立春。晚上7点半,位于北京和平里北街远东仪表公司老厂房的码字人书店,迎来了久违的读书夜话——文珍散文集《风日有清欢》读书分享会。《风日有清欢》写的是二十四节气里的诗与人。
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当城市的霓虹灯与快节奏的生活让人渐渐迷失方向,你是否还记得,在那遥远的乡土间,有一群智者用他们对自然最深刻的理解,编织出了一套古老而神奇的时间智慧——二十四节气。这不仅仅是一种历法,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
和节日节气相关的民俗,传承了上千年,蕴藏了祖先的智慧和文化。在现代社会,我们与传统民俗渐行渐远,但在某一个时刻,我们仍会被清明、谷雨等二十四节气的名字惊艳,会被元宵的“花市灯如昼”打动,会在春节和中秋从遥远的他乡奔赴故乡。
惊蛰时节吴兴道场枫叶林红叶满山。作者供图夏至时节吴兴飞英公园荷花满塘。作者供图【网聚青春的声音】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一首《二十四节气歌》生动展现了古老文化中蕴藏着的一套独特的时间体系。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从春的萌动到夏的热烈,从秋的丰盈到冬的深沉,这一年来,我们在“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医养生之道”系列报道中,和读者一起跟随二十四节气的脚步,感受四季的轮回。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春秋代序,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