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牛症”成为网络热词。与“社恐症”(“社交恐惧症”的简称)相反,“社牛症”人群在与陌生人交往时,能完全卸下心理压力,不怕生、自来熟,可以快速与陌生人打成一片。 那么,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社牛症”是什么呢?为什么有人会表现出“社牛症”的特征?形成“社牛症”特征的原因是什么?
孤独症治得好吗?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都是“天才”吗?孩子话多也可能是孤独症吗?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主任崔永华就公众关注的问题答疑解惑。认知篇1.孤独症是怎么回事,有哪些表现?
今年进博会上,笔者在采访时被“截胡”了好几次。本已和一位国外展商约好了采访,好不容易等对方忙完,却又眼看着人家被国内一家著名电商平台企业的工作人员拉走,企业工作人员瞬间开启社交模式:“您还记得我吗?咱们去年进博会上见过的!”说着,一张名片已经悄悄塞进展商手里。
网络流行语中有“社恐”一词,可引申为有一定社交恐惧、不喜欢与人交流的人。另有“社牛”一词,与“社恐”相反,形容在社交方面不胆怯、不惧别人的眼光,能够游刃有余地沟通。来自平安人寿常州中心支公司的“优+”代言人叶城城形容起自己的转变,便用了这两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