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江西新闻客户端讯(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史港泽)“中国文化真的很棒!我今天穿了漂亮的戏曲服装,学习了戏曲动作,真是一次特别的体验!”来自宜春学院的巴基斯坦留学生鲁笛雅开心地说。
一些没有必要的文化输出。最近几年中国国力越来越强,很多老外也开始热衷中国文化,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让老外观察中国的机会越来越多。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的文化输出里面出现了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比如非洲乡村爱情摇,还有就是下面这个变装视频。
外籍留学生体验中华文化。扫码看视频体验用树皮纸浆造纸,活字印刷印出唐诗,感受壁画临摹的奇妙……12月12日上午,来自太原理工大学的5名外籍留学生来到万柏林区小井峪文化产业园华夏故事东方美学研习基地,参加“中华遗韵·中国传统文化体验日”活动,沉浸式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国际在线内蒙古消息:7月28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赵大剪文化大院,来自突尼斯的网红博主萨法在做完一幅剪纸作品后,激动地说:“今天的机会非常难得,这是我第一次零距离接触中国的民间艺术,经过讲解,我很佩服赵大剪的创作精神,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藤编技艺吸引老外。 汤彦俊 摄在沪外籍人士体验擀饺子皮。 汤彦俊 摄 老外在学包小笼馒头。 汤彦俊 摄 外国友人对中国传统剪纸充满兴趣。 汤彦俊 摄 在沪外籍人士学写“福”字。 汤彦俊 摄 中国传统点心制作吸引老外。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等逐渐融合并发展而来,因其淳朴流畅的唱腔和质朴明快的表演,深受人们喜爱。黄梅戏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不仅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更蜚声海外,被称为“中国的乡村音乐”。
本文节选自新近出版的《三代遗风——古代中国物质文化中的复古》,《澎湃新闻·古代艺术》经授权刊发。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游客,或许会发现园区中有两件看似古老的青铜器,一为三足圆鼎,一为四足方鼎。方鼎铸造于1992 年,模仿典型的西周青铜器,腹部有鸟纹与突起的乳丁。
视频制作:张鹤轩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石丽敏):在百年古戏楼里听戏,是一种怎样的体验?12月19日,位于保定的淮军公所戏楼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参加2024“打卡中国·古韵潮音——你好,京津冀!”网络国际传播活动的网红博主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