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马文俊 通讯员 吴非 陈玉帛 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眼下火爆全球的人工智能(AI)大模型DeepSeek,以其低算力需求、高性能表现、免费开源等特性,迅速登顶多国应用商店榜首,也引发国内多个城市对于自身AI产业发展的审视。
寻访武汉AI新势力 | 目标是“超越雷军”,一群“大模型”玩家从高校走向光谷人工智能产业 _大武汉【开栏语】 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在全国各大城市人工智能赛道角逐中,武汉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产业规模近三年保持30%以上年增长率。“人工智能+”行动势头强劲。
日前,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发布《2024年武汉人工智能企业库》(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武汉市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达995家,其中光谷企业有557家,占比约56%,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据统计,这995家企业中,规上企业267家,同比增长19.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雪 实习生张聪 武汉报道当前,武汉以人工智能产业为矛,从算力到应用全面铺开布局,抢抓产业变革窗口期,向“一线城市”发起冲击。7月18日,在武汉市经信局举办的民企“早餐汇”人工智能专场上,相关负责人指出,人工智能产业无疑是武汉进击‘一线城市’的关键。
2月6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武汉将聚焦制造业创新,全力打造产业、赛道、企业三大新先锋。高质量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推进“人工智能+”,加快部署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大模型,力争人工智能全年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极目新闻记者 李碗容通讯员 宋志辉今年是人工智能的元年,诺奖的物理、化学都给了人工智能。竞逐人工智能产业高地,湖北、武汉产业“家底”如何?作为省市发展排头兵,光谷又将如何布局发力?10月24日,2024湖北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大会在中国光谷召开。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讯(记者朱佳琦 通讯员宋志辉)10月24日,在2024湖北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大会上,《2023武汉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武汉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12亿元,五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3.
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加快建设武汉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武汉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简称《措施》)于2月18日发布。这是继《武汉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实施方案(2023—2025年)》(简称《方案》)后,武汉首发人工智能支持政策。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6月24日讯(记者李琴 通讯员张寻)6月24日,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发布的《2024年武汉人工智能企业库》显示,2023年武汉市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为995家,武汉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21日讯(记者李佳 通讯员马朝晖)近日,武汉发展战略研究院、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数字经济处、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数字经济处联合发布《武汉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这是展示武汉数字经济发展整体情况的年度综合报告。
极目新闻记者 胡长幸实习生 方宇轩通讯员 王曦12月12日,武汉东湖高新区光谷人工智能产业园正式开园。2家人工智能研究院、14家人工智能知名企业签约入驻。活动还发起了光谷首届AI创新应用大赛,面向全球征集人工智能优质项目。
极目新闻记者 姚岗8月31日,由声通科技和江享科技集团联合主办的严西湖人工智能论坛在武汉举行。论坛现场,声通科技宣布总部落户武汉东湖高新区。声通科技成立于2005年,致力于向企业级用户提供全栈交互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赋能其信息交换和商业交互的全流程。
长江日报评论员鲁珊8月31日,严西湖人工智能论坛在汉举行。以声通科技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企业看好武汉、落户武汉,武汉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呈现蓬勃向上的势头。人类经历了蒸汽时代、电力时代、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正推动人类社会迈向智能时代。
7月18日,武汉市民营企业“早餐汇”人工智能专场举行,10余家武汉人工智能企业代表齐聚市经信局,亮出成绩单的同时,共同探讨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2023年以来,人工智能大模型浪潮持续涌动,武汉一大批创新企业和高校院所加大研究力度,纷纷推出各自的大模型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