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宋以前的哪吒是夜叉神哪吒神的原创是佛教。哪吒本是释迦牟尼的忠实崇信者,后来被神化为佛教的护法神,属夜叉神系统。在佛教神话中,哪吒是北方毗沙门天王的三太子,辅佐毗沙门天王卫护佛法。关于哪吒与其父母的关系,有着非常离奇的故事,这就是哪吒析肉还母,析骨还父。
《哪吒2——魔童闹海》掀起了巨大的热潮,许多人在这部电影中看到了哪吒身上的正义之光。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审视,哪吒是否也可以被视作那个“恶霸”呢?这种逆天改命的形象背后隐藏的,或许是一种对于权力和暴力的无视。让我们一起来重新审视一下这个传奇英雄的故事。哪吒出生时便是光环加身。
哪吒最早是佛教中的形象:哪吒在佛教中被称为“那罗鸠婆”(也有译为“那吒鸠跋罗”等),是佛教四大天王之一的多闻天王(毗沙门天王)的第三子。在佛教经典中,哪吒通常被描绘为具有三头六臂或八臂的凶恶面相,手持金刚杵等法器,腰缠迦龙,脚踏恶龙,以忿怒相示人。
在中国神话谱系中,哪吒是一个极具矛盾张力的形象:他既是桀骜不驯的弑父者,又是舍生取义的少年英雄;作为毗沙门天王第三子,早期佛教经典中的哪吒以凶恶面相示人:《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记载其“手捧戟,以恶眼见四方”,职责是降服恶鬼、震慑邪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