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粒肿是临床上常见的眼睛疾患,易发于青少年人群,若治疗不及时,会成脓溃破,且易反复发作。麦粒肿,俗称“针眼”,因胞睑边缘生小硬结,红肿疼痛,形似麦粒,故名,相当于西医学的睑腺炎,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
“医生,帮我看看,我的眼睛下面长了一颗痘!又红又肿又热又痛!”“是不是上火了长出来的?”经湖南妇女儿童医院眼科门诊医生诊断,这名患者是患上了“麦粒肿”。医生表示,日常应注意饮食和眼部清洁,经常用脏手揉搓眼部,可能会导致细菌感染,引发麦粒肿等。
针眼是指胞睑边缘生疖,形似麦粒,红肿痒痛,易成脓破的眼病,又名"土疳""土疡"“偷针”。相当于西医学的麦粒肿、睑腺炎。临床上大部分麦粒肿是由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常出现红肿、胀痛,用手能摸到明显的硬结,随着病情推进硬结逐渐软化,最终在睫毛根部形成脓疱。可分两种:内麦粒肿和外麦粒肿。
10月13日,我国射击运动员李越宏在社交媒体发视频称,自己在印度新德里参加2024射击世界杯总决赛时因“没注意卫生,细菌感染”而导致眼睛里长了麦粒肿。当天早些时候,李越宏在另一则视频里透露有一名队友已经出现了“上吐下泻外加发烧”的症状。
“医生,我眼红、眼肿、眼痛,还有个硬结,这是怎么了?”近期,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总院)门诊接诊了不少麦粒肿患者,经了解,大部分人是因为“吃喝玩乐”不节制诱发了麦粒肿的突发。麦粒肿俗称“针眼”,也叫脸腺炎,是眼睑边缘常见的炎症,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为什么麦粒肿会跟“吃喝玩乐”有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