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的知青对于老一辈人来说,60-70年代,既是激情燃烧的岁月,也是他们的童年记忆和青春年华。供销社、除四害、上山下乡、公社食堂、布票肉票、的确良、筒子楼、煤油灯……60年代的农民这些记忆符号的背后,是时代发展的烙印。
电视剧里常常描绘的70年代,似乎总是充满了戏剧化的情节和夸张的场景,但真实的70年代,其实有着截然不同的模样。正如有人所说:“70年代的社会风气其实很好,晚上不关门也没人偷东西,‘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绝非夸张。”而那些看似简朴的生活背后,却藏着时代的质朴与纯真。
文/万物知识局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直传唱着一首歌“毛主席教导我们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所以在那时有不少知青下乡,告别城市、父母来到贫困的乡下,有的人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后回到城市可有的人却将自己的一生都留在了那里。
70后和80后的生活差距有多大呢?也许在童年的过程中,80后在物质逐渐丰富的情况下,过的还是比较开心的,新鲜玩意儿也是层出不穷,学习压力也不大,可以说80后的童年,是最快乐的童年。如果说70后的童年是自己找乐的童年,80后就享受到了物质决定意识上的童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