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青海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提供创新动能,结合实际,制定本措施。一、增加科技成果有效供给(一)建立企业需求导向的科技项目形成机制。
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公布《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十五条措施》(以下简称《措施》),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障碍和藩篱,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有力推动全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推行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措施》明确,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宋伟近年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都取得诸多新进展,从概念验证中心、成果转化平台的建设,到高校专利存量盘点、科技成果长期使用权赋权改革、专利转化运用行动方案出台等,都取
2021年,企业在全国技术交易额中贡献了93%的技术输出和82%的技术吸纳,主体地位明显。2022年1月1日,时隔20余年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正式实施,将科技成果转化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进行突出强调,将最新的改革实践上升为法律,全面升级国家科技治理体系。
来源:【中国吉林网】12月23日, 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有关《吉林省全面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改革实施方案》解读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吉林网获悉,为建立健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使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人员收入与对成果转化的实际贡献相匹配,这次职务科技成果改革在收益分配上,分别从科研
第一条 为了全面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12月2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这是科普法自2002年颁布以来首次修订。新修订的科普法是如何出炉的?到底“新”在哪儿?为何这样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了参与修订这部法律的科技部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