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1月24日讯 (记者 贾保占)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篇新闻,得知陈之秀新作《走向都市的女人》由新华出版社作为重点项目出版发行,这让记者非常惊讶,因为它距陈之秀2015年11月22日在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举办新书《黑夜的眼睛》发布会暨签售活动仅一年的时间。
她是记者又是作家,是受人艳羡的都市白领。她的作品发表在报纸上、网络上、期刊上、书籍上。一篇篇文章,一本本书,是她对文字的热爱与钟情。在赏析她的作品、赞叹她的成功的同时,却很少有人知道她非同寻常的成长经历,以及在她看似柔弱的身体里那种不屈服的性格。
陈之光/出生于1930年,自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初期间,历任《四川文学》编辑部领导小组成员,四川省文联党组成员、常务委员、书记处书记,四川省作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曾领导和参与了文代会、全省青年创作会、省文艺界代表会议的组织工作,领导和主持了《四川文艺》、《四川文学》等文学刊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作品如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深刻反映社会与国民性。郭沫若:中国现代文学家、诗人、史学家等,代表作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虎符》等,是中国新诗奠基人及历史剧创始人之一。
“你救了孩子的命,更救了我们一家人的命!”6日上午,一位女士手捧鲜花和锦旗来到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绥化车务段铁力站,寻找一名叫陈来源的职工表示感谢……原来,女士的孩子5日在呼兰河边玩耍不慎落水,是陈来源奋不顾身下水将她的儿子救了上来。
有这么一个女子,出生于达州市渠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幼时由于家庭贫困,曾因偷吃邻居家打了农药的桃子,被灌肥皂水洗肠,捡回一条命;初中毕业后,她走上了社会,学了理发的手艺独自谋生;觉得小县城的生活太单调,她又到甘肃打工,成了一名柜台服务员……她的人生和许多人相似,都是在为生活而奔波,但
文|李怀宇读书时代杂读散文,格外留意台湾三家:陈之藩、王鼎钧、余光中。出道以后,我到香港请教陈之藩先生,纽约拜晤王鼎钧先生,高雄访问余光中先生,再与早年读后感相印证,对文与人的体会深了一层。文学体裁中,我相信散文最能流露作者的真性情。
陈之秀和她的新书《黑夜的眼睛》11月26日,有着“打工妹”作家之称的四川渠县籍女作家陈之秀,在成都举办最新长篇小说《黑夜的眼睛》作品座谈会,众多文坛作家到场参加座谈。值得一提的是,年过九旬的茅盾文学奖获奖者、四川省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王火也来到现场,支持陈之秀的新书发布。
有纪实文学《晋察冀军民征战纪实》《华北军区野战军征战纪实》《新中国剿匪反特大纪实》《陷寇汪洋》《燕赵惊雷》《燕赵扫残》《黄埔对决》《百战将星孟庆山》,有长篇小说《小城三怪》《假如你在地铁里遇见我》《岁月何曾隔两乡》《繁花之年》《黑夜的眼睛》,有中华先烈人物故事汇《王尔琢》,有诗歌集《山河》《甲午》,有网络小说《漫云华月》《侠隐行》,还有《石景山文艺》《战争记忆》等20多部图书杂志,琳琅满目,书香浓郁,让人目不暇接。
贾平凹《老人》(1981年1期)、《西北口》(1985年6期)、《艺术家韩起祥》(2000年3期)、《高兴》(2007年5期)、《古炉》(2010年6期、2011年1期)、《老生》(2014年5期)“文学记录中国”的亲身实践者。为乡亲作文,为乡村作传。
刘慈欣出名后在媒体面前表现出来一副深沉老练的样子,但骨子里却是自以为是,这一点在《三体》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聚会》一章中,刘慈欣这样写道:“是的,”女作家点头赞同。“从文学角度看,《三体》也是卓越的,那二百零三轮文明的兴衰,真是一首首精美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