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大到一个省,小到一座城,都有诸多星光闪耀的标签,它们代表着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成果,是江苏综合实力的不同侧面。有些成绩、荣誉虽属国内拔尖、业内头筹,但并不为外界所熟知。4月起,人民网推出“你所不知道的江苏”专栏,向你介绍“苏大强”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徐州,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其深厚的底蕴在彭城七里文脉中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而在这源远流长的文脉之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户部山明清古民居。它们宛如一部活着的史书生动而珍贵,踏入这片古地,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过去。古老的街巷蜿蜒曲折,石板路承载着岁月的痕迹。
金秋十月,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展示苏轼文化的独特魅力,助推徐州“彭城七里”文脉工程建设,由徐州市苏轼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学术支持,徐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徐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指导,徐州市公共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徐州市苏轼文化研究会东坡书画研究院承办,徐州市美术家协会、徐州市书法家协会、中国矿业大学苏轼研究院协办的“彭城七里·'画’中有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全国苏轼文化书画名家作品展”于2024年9月21日在徐州展览馆隆重举行。
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5月31日举行“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主题第三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徐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卫东围绕徐州文旅市场的运行和保障,作了介绍。
俞杨编者按:提起徐州,你会想起什么?如果你没去过徐州,印象里或许还是那个曾经的“一城煤灰半城土”。但你所不知的是,它通过产业、城市、生态“三大转型”,如今已成为“一城青山半城湖”的苏北“江南”。如果你没去过徐州,脑海里可能对它还停留在老工业基地的固有认知。
现代快报讯(记者 马壮壮 文/摄)首个“非遗版”春节,哪里能感受到最浓的年味?在江苏徐州,一大波最具年味的非遗体验在春节期间与大家见面。大年初一,现代快报记者来到徐州中心商圈,带大家领略徐州非遗文化,感受徐州过年氛围,开启一年的好兆头!
最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在文旅发展方面迈出了新步伐:开业不到5个月的文庙街区游客日均3万余人,营业额超5200万元。越来越多的人因为一场演绎苏轼在徐州故事的大型湖岛剧《彭城风华》,选择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
*本文为《半月谈》2024年第14期内容在社交媒体上的江苏徐州旅游攻略中,来徐州逛博物馆已成必打卡项目,人们都想一览金缕玉衣、双联玉管、“S”形龙玉佩等国宝真容。在徐州,“到博物馆去”感受汉文化魅力,已成为文旅新风尚,而汉文化不止“活”在博物馆。
徐州是两汉文化发源地,城市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徐州历史文脉——彭城七里沿线的李蟠状元府修复在即。近日,清状元李蟠史迹研讨会在徐州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举行。徐州文史专家、相关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研讨关于李蟠的点点滴滴。
【来源:徐州交警】徐州的历史文化轴“彭城七里”,依次串联起黄楼、文庙、回龙窝、户部山、下圆墩等历史文化遗存,为修缮黄楼公园和提升景观,将建设黄河南路至夹河街上盖广场通道,完善基础设施配套,贯通交通,完善慢游体系,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来源:【人民日报】江苏徐州古称彭城、涿鹿,建城史已有2600多年,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有“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之称。早在1986年,徐州即被确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但由于历史文化资源存在分布散、体量小、知名度低等问题,此前热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