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俄乌两国对二战后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等领域取得的成就均予以肯定,但在苏联政府对乌克兰的民族政策,以及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等乌克兰历史热点问题的评价上仍存有分歧。
编者按: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蒂莫西·斯奈德主要研究方向是现代东欧史,其中《民族的重建:波兰/乌克兰/立陶宛/白俄罗斯1569-1999》是蒂莫西·斯奈德一部关于乌克兰和东欧史的代表作,在这本书里,他分析了现代乌克兰等四国的历史塑造,是我们理解现代乌克兰的一部重要作品。
上回说到维戈耶夫斯基被亲俄派彻底赶走,被迫流亡波兰,波兰也尽显二五仔风格,把维戈夫斯基处死了,《哈佳奇协定》也随之破产,年仅十八岁的尤里赫梅利尼茨基也回到了乌克兰地区,重新签署了沙俄亲手加工版的《佩列亚斯拉夫协定》,该协定基本确定了哥萨克及乌克兰地区人民属于沙俄臣民,否定了哥萨克们的自治权。
乌克兰东部俄罗斯相邻,北邻白俄罗斯,西接波兰、斯洛伐克,西南邻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接壤,南边黑海和亚速海,面积约60万平方公里,是欧洲第二大的国家,全国大部分是平原是拥有最肥沃的黑土地,是欧亚大陆的交通要道,也是东斯拉夫人文华的摇篮。
乌克兰工农业发达。1991年苏联解体时,乌克兰继承了苏联35%的军工产能,军工企业多达3594家,从业人员300多万,能生产核武、弹道导弹、航母等战略武器。乌克兰拥有大片肥沃的黑土地,农业发达,有“欧洲粮仓”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