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蒲和平 杨崇德图说:正月初六,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赛年锣”活动在鹤城区凉亭坳乡杨潭村开幕。上午,9个村的数百村民汇集于此,开始竞技表演。欢庆的锣鼓阵阵,吉祥的唢呐声声,诉说着新年的祝福和欢乐,欢声笑语绵绵不断。民俗文化在活动中传承发扬,村民们个个热情高涨,迎接新年的到来。
“新春邻里传捷报,佳节锣鼓庆功臣。”2月5日,湖南省道县人武部政委胡洪春、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魏文美、濂溪街道党工委工作人员一行,一路敲锣打鼓,拉起横幅,喜气洋洋地来到老城区寇公楼社区石排楼巷,给在部队荣获二等功的刘启成家属送上立功喜报。
红网时刻怀化2月4日讯(记者 刘顿)2月4日上午,在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来自全县各乡镇、社区的20支队伍在鼓楼广场演锣鼓争锋。比赛现场,一个个身着不同侗服的鼟锣表演队,挥动鼓槌,敲响锣钹,上演一场气势磅礴的“闹年锣”。
刚刚过去的龙年春节,鼟锣响遍新晃侗族自治县的村村寨寨。2月23日,湖南省第四届侗族鼟锣民间民俗群众竞技大赛在该县的鼓楼广场举行。来自全县的21支鼟锣队同台竞技,锣鼓喧天好不热闹。“鼟”(tēng)为拟声字,即敲鼓声。鼟锣,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新晃“闹年锣”的表现形式之一。
麻山锣鼓在街边表演杨天福(前排右二)在传授麻山锣鼓吴晓华 吴平生“咚咚……咚咚咚……”在宁乡县东湖塘镇麻山村,经常传出这样铿锵有力的鼓声,宁静的乡村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麻山锣鼓是湖南境内流传的一种民间吹打乐,类似宗教音乐和民歌曲牌。因发源于宁乡县麻山而得名。最初形成于明末清初。
红网时刻新闻9月26日讯(通讯员 陈卫平 李亚鹏)9月26日,在临武县文体中心,临武县举行“首届业余剧团戏曲大赛”,来自全县各地18个业余艺术团体、非遗传习所(基地)及培训机构选送精彩节目轮番上演,有的诙谐幽默让人捧腹,有的深情缱绻引人入胜,有的悲痛欲绝令人动容,演员们为观众构筑
你认识“鼟”字吗?上面一个“鼓”,下面一个“登”,读作tēng,拟声词,指鼓声。“鼟锣”是侗族特色习俗,锣鼓喧天闹新春,越敲越有味。春节前,在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就有从一个侗寨到另一个侗寨“鼟锣”的习俗,也叫“闹年锣”,以锣开赛,年味满满。
宁乡麻山锣鼓2006年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87岁的杨奇用50多年的时间与心力守护古老的制鼓技艺。最近他收了付亮做徒弟,杨奇、付亮师徒二人之间的言传身教、匠心传承让婉转动听的鼓声悠扬不绝。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长沙1月20日电 题:年味儿里的文化——迎新春湖南群众文化活动扫描新华社记者张格、姚羽、余春生“要过年啦,来看这么喜庆的展览,讨个好彩头!”长沙博物馆特展一厅,红灯笼高高挂起,金银玉器、刺绣挑花、陶瓷木雕等展品琳琅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