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比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编者按: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推出系列微视频《成语里的中国——二十大报告经典成语解读》,旨在引导广大党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推动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光明论坛·温故】作者:杨朝明(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编者按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列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诸多重要元素——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科学指引和方法遵循。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比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编者按: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推出系列微视频《成语里的中国——二十大报告经典成语解读》,旨在引导广大党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推动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
我们应当努力从构成中华文明生命线的核心价值体系、知识体系、话语体系出发,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解读,而不是按照西方某种流行的价值体系、知识体系、话语体系来评头论足,以让世界更清晰地了解中国。
来源:大象新闻客户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比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