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苏州、杭州等地的直播基地,一座厂房内隔出几十个工作室,主播们轮番上阵拼直播时长。如今工作室却空无一人,桌面上数十台电脑屏幕里,AI主播正在不知疲倦地直播着,24小时不会累的AI主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日不落”直播间,“工资”却不到真人的10%,关键是——不会离职。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叶心冉 小音咖疑似跑路一事仍在发酵,围绕小音咖的两方均在维权。据消费者提供的名为“小音咖维权信息汇总”的腾讯文档显示,截止到6月18日下午,已经有超过5000名消费者填写了文档,文档内消费者自行登记的预缴纳的学费目前共超过1.7亿元,多数消费者披露了合同编号。
据“微信珊瑚安全”(腾讯官方内容安全沟通站)消息,平台持续关注利用AI技术仿冒名人进行不当营销的行为,为避免消费者上当受骗,结合用户举报、日常巡查等线索,平台从速从严打击利用AI仿冒知名人士进行违规拼接、不当营销、恶意博取流量等行为。
本报记者 惠梦亲耳听到、亲眼见到,就是真的吗?未必。“假赵本山”用英文演小品;“假张文宏”在深夜直播带货蛋白棒……如今的网络平台上,借助AI(人工智能)技术生成的音视频随处可见。这一现象令人反思,AI技术应用的合理边界在哪里?相关技术滥用为何愈演愈烈?
11月24日,胖东来商贸集团发布声明:近日,我们在第三方网络平台发现多个账号,未经授权擅自利用AI技术手段生成于东来先生的声音,并对于东来先生或我公司享有著作权的视频内容进行非法剪辑和篡改,加入AI生成声音及误导性文案后发布,对公众造成误导和混淆。
“才上了4节课,就没办法继续上了……”今年4月,市民苏女士(化名)为孩子在由上海艺齐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艺齐来”)经营的知名音乐教育机构小音咖报名了音乐课程,缴费一万五千余元后,才上了4节课,就被负责对接她的顾问告知“班主任联系不上了”。
喜欢音乐的朋友最近可能发现了,在一些播放平台,“AI歌手”的专辑频频上新,不少新歌打榜、老歌翻唱,都赢得了很多粉丝的追捧,特别是因为训练后的AI能模仿某些“明星歌手”的独特音色与唱腔,让人简直分不出是真人还是AI。
12月15日,“微信珊瑚安全”微信公众号发布关于打击利用AI仿冒知名人士进行营销宣传的公告。公告指出,微信一直致力于打造安全、健康、绿色的平台生态环境。近期有媒体报道网络存在利用AI技术仿冒名人进行不当营销的现象。
其实AI歌手的技术原型在我们身边早已有之,例如车载地图软件以男女明星的声音来导航,甚至可以合成自己声音的导航软件,但相比此类略呆板的、逐个读字的软件,AI歌手初步实现了一种更连贯的、音色音质水准较高的表达技术,是AI模仿技术的突破,AI歌手的出现刷新了人们对人工智能能做什么的认知。
5月11日,B站出现了一则标题为《虚拟主播史上最具虚拟感的一次直播》的视频,画面中,名为珈乐的紫发二次元女孩开心地跟观众互动,看上去与平常的直播毫无二致,弹幕里却不断刷着“结束了,梦碎了”、“珈乐,我们回家”,语气显露出愤慨和绝望。
AI歌手火了。最近,在各大视频平台,AI歌手以独特的音色和唱腔轻松驾驭不同曲风的歌曲,俘获一众网友的“芳心”。AI歌手经济价值几何?目前看,AI歌手已经为发布者赚取了巨大流量。一些网友呼吁让AI歌手开演唱会、出专辑,不少人表示愿意为AI歌曲付费。与此同时,AI训练教程也火速上线。
只要你一声令下,输入一段语音,AI技术就能够让你变声为“孙燕姿”“周杰伦”甚至“Lady Gaga”唱上一段。最近,“AI歌手”火爆全网,却引发人们对AI翻唱是否有侵权风险的担忧。据运用AI(人工智能)模型Sovits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