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方地区的持续性强降雨,给多地的不可移动文物带来威胁。其中,福建龙岩的“客家第一祠”李氏大宗祠部分建筑就发生了坍塌。好在,调查研究发现建筑主体受损不严重,后续修复方案可能包括抬高建筑的选项。目前,清淤整理工作已经开始。
封面新闻记者 杨峰6月18日,封面新闻记者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文体旅游局了解到,6月17日凌晨位于该县稔田镇官田村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氏大宗祠,受特大暴雨袭击,东西两侧两列横屋发生坍塌,不少文物被掩埋在坍塌的建筑物内。目前,龙岩市和上杭县有关单位已赶赴现场指导灾后处理工作。
事前预防是重点“前一日我还在桥上看风景,没想到第二天桥就‘没’了。”6月中旬,张丽从浙江出发前往安徽省黄山市旅游,并入住徽州区呈坎村的一家民宿中。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6月20日下午,洪水挟带着大量泥沙涌入村中,她住的民宿一楼被淹,还好洪水很快退去,但留下了大量淤泥。
“客家第一祠”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官田李氏大宗祠受特大暴雨袭击,发生大面积坍塌。6月18日,澎湃新闻从李氏大宗祠相关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大面积坍塌发生于6月16日凌晨,位于宗祠两侧的客厅,大部分面积都坍塌损毁。目前现场已被保护起来,不让他人靠近,不少文物仍掩埋在坍塌的建筑物内。
其建筑形制巧妙地融合了中国传统官式建筑与河南地方建筑手法,吸收了西方建筑形式,既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又继承了优秀的建筑文化传统,它是中国高等学校中构造精妙、建筑雄伟、中西完美结合的国之瑰宝,是我国20世纪初期大型民族建筑设计与建筑工程的优秀代表作品之一。
客家,我国唯一不以地域命名的汉族民系,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等地。相关数据显示,全国约有1亿客家人,其中国内8000余万,海外2000余万。客家民系特征明显,他们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在特定区域形成的汉族群体,客家先民脉络清楚,客家文化一脉传承。
“客家第一祠”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官田李氏大宗祠受特大暴雨袭击,发生大面积坍塌。6月18日,澎湃新闻从李氏大宗祠相关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大面积坍塌发生于6月16日凌晨,位于宗祠两侧的客厅,大部分面积都坍塌损毁。目前现场已被保护起来,不让他人靠近,不少文物仍掩埋在坍塌的建筑物内。
“客家第一祠”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官田李氏大宗祠受特大暴雨袭击,发生大面积坍塌。目前现场已被保护起来,不让他人靠近,不少文物仍掩埋在坍塌的建筑物内。遭到暴雨袭击后的官田李氏大宗祠。网传图片公开资料显示,官田李氏大宗祠,也叫火德公祠,位于福建省上杭县稔田镇官田村。
“客家第一祠”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官田李氏大宗祠受特大暴雨袭击,发生大面积坍塌。6月18日,从李氏大宗祠相关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大面积坍塌发生于6月16日凌晨,位于宗祠两侧的客厅,大部分面积都坍塌损毁。目前现场已被保护起来,不让他人靠近,不少文物仍掩埋在坍塌的建筑物内。
□邓娉婷 (南京师范大学)近日,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稔田镇,被称为“客家第一祠”的官田李氏大宗祠受特大暴雨袭击,发生大面积坍塌。九派新闻从当地文旅局获悉,祠堂横屋两侧墙体被浸泡,主体砖构建筑未损坏,目前正进行抢救性保护。
持续性特大暴雨致福建龙岩上杭县官田李氏大宗祠大面积坍塌,当地将按“修旧如旧”原则,择日重新砌筑。初步判断,夯土墙体被洪水严重浸泡后,土质软化失去支撑力导致坍塌。受损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主座无重大损毁。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福州6月18日电 (记者 龙敏)持续强降雨正影响福建。福建省防汛办18日通报,截至17日20时,此轮强降雨已造成福建省52.37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32.4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6.54亿元人民币。
6月16日晚间至6月17日清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的稔田镇遭遇了持续性的特大暴雨,24小时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6月17日凌晨2时40分,位于该镇的李氏大宗祠东西两侧两列横屋坍塌,受损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