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天生对文科不太感兴趣,所以高一时很多文科作业都直接扔给AI了。”在广东省揭阳市读高二的黄毅分享了使用AIGC帮助自己写作业的经历。近年来,随着ChatGPT等模型的快速迭代,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逐渐成为大众广泛关注的焦点。
“我天生对文科不太感兴趣,所以高一时很多文科作业都直接扔给AI了。”在广东省揭阳市读高二的黄毅,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分享了使用AIGC帮助自己写作业的经历。近年来,随着ChatGPT等模型的快速迭代,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逐渐成为大众广泛关注的焦点。
羊城晚报讯 高考开考在即,广东省教育考试院4日发布《致2024年高考考生的一封信》,提醒考生备好雨具用品,预防恶劣天气;妥当穿戴衣物,预防高温中暑;留足时间,按时入场。2024年高考继续采用“2+1”入场安检模式,即考生进入考场须经过“2次金属探测仪+1次智能安检门”检测。
(何海宁使用AI工具生成/图)很少有人能说清,这是一场始于何时的“攻防战”。2022年,当AI刚刚爆发时,许多大学生只将它当做某种难以名状的科技图腾。他们好奇地与之对话,试图弄清它的“头脑”能否跟上人类思维的速度,输出的字符是否如机械一般冰冷。
本报记者 郭冀川随着现象级应用ChatGPT、Sore的问世,引爆了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的“燎原之火”,越来越多的行业运用AIGC技术改变生产与服务方式。然而,人工智能在为人类服务同时,也伴生诸多新问题。其中,AI生成内容是否侵犯著作权、享有财产权,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红星新闻 近日,国家网信办公布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10月14日。《征求意见稿》提出,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制作、生成、合成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
2024年10月,一则标题为“大妈摆摊卖水果被罚16万,监管局回应不交就罚145万”的文章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引发众多网民关注和议论。经调查,这篇文章是一家公司AI炮制出来的,它的背后,隐藏着怎样一个产业链?
网络问答平台答主涉嫌搬运AI内容答题并使用不文明用语被永久封禁,申诉解封被平台拒绝,在平台上的收益也打了水漂。究竟是平台“霸王条款”损害用户应得收益,还是用户违约在先应自行担责?被封号后答题所获收益又能否追回?案情简介原告为涉案平台注册用户,被告为涉案平台运营者。
近日,七部门联合公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就《办法》相关问题进行了回答。《办法》规定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设置便捷的投诉、举报入口,公布处理流程和反馈时限,及时受理、处理公众投诉举报并反馈处理结果。
最近头条新推出用AI创作文章或微头条活动,旨在让人们运用AI,感受AI的智能与魅力,推广这个功能。本意是好的,但是不是所有头条创作者都适合此操作。之前已经申请为头条首发创作者的,不适合用AI进行创作,否则会被面临被扣分,判违规的处罚。千万不要得不偿失啊!已经有头条小伙伴被扣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