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右江日报客户端】中华秋沙鸭是“鸟中大熊猫”每年的11月中旬左右都要不远万里从北方来到百色澄碧河自然保护区越冬至今已经连续十余年了为什么一定要回到这里?“百色到底有谁在啊?”中华秋沙鸭在澄碧湖上追逐冬日暖阳遍洒百色,候鸟蹁跹漫飞起舞。
大皖新闻讯 大别山区森林湖泊众多,皖西大地河流纵横交错,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生态环境,也为各种南来北往珍稀候鸟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栖息地。特别是淠河、史河等流域的鸟类资源一直很丰富,吸引小天鹅、中华秋沙鸭、东方白鹳、白鹤等珍稀候鸟前来过冬和栖息。
随着北方天气逐渐转冷,很多候鸟开始南迁避寒越冬。近日,在广西柳州市鹿寨县洛清江流域迎来了一群“贵客”,它们就是有着“鸟中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秋沙鸭。这也是它们今年第二次现身该县。 中华秋沙鸭是中国的特有物种,被誉为“水中活化石”和“鸟中大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2月19日百色市澄碧湖水域摄影师拍到5只中华秋沙鸭在湖面嬉戏据了解,这是中华秋沙鸭连续十多年飞临百色境内越冬。中华秋沙鸭是中国特有鸟类,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数量稀少,全球仅存不足1000只,素有“鸟类大熊猫”之称。
中新网宜昌1月17日电 (董晓斌 向明喜 宗宇)记者17日从湖北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工作人员在保护区内再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这也是中华秋沙鸭连续6年来此越冬。中华秋沙鸭连续6年飞抵湖北五峰后河保护区越冬。
图为被誉为“国宝物种”的中华秋沙鸭。 通讯员 匡彬 摄黄冈日报讯 (记者邹德祥)12月2日,初冬的罗田县天堂湖水面,寒风凛冽。湖北天堂湖国家湿地公园巡护队队员何中平在湖面寻找近半个小时,看到了中华秋沙鸭的身影。划水、嬉戏、捕食……4只中华秋沙鸭正享受着“幸福时刻”。
来源:【丽水市新闻传媒中心】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近日报道了《中华秋沙鸭连续十年飞来越冬》的新闻,聚焦九龙国家湿地公园20只中华秋沙鸭在丽水度过一个个温暖冬季的故事。图为中华秋沙鸭。中华秋沙鸭,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十分稀少,被誉为鸟类中的“活化石”。
近日,受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生态环境分局委托,由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调查团队,在岳西县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越冬种群。
为站在全国的视角讲好中华秋沙鸭保护背后的生态大故事,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由中国吉林网发起,联合黑龙江东北网、河南大象新闻、湖南红网、江西大江新闻、重庆华龙网、安徽中安在线、浙江潮新闻、广西云、陕西网等省级重点新闻网站,共同推出“跟着‘国宝’飞越生态中国——中华秋沙鸭的十省区市迁徙
羊城晚报讯 记者张文,通讯员罗雪梅、杨高发报道:12月15日,记者从韶关乐昌市获悉,鸟类摄影爱好者日前在乐昌市武江河乐昌峡段拍摄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活动的身影。“我从12月9日到12日都来跟踪,这几天总共见到了5次,每次都不一样。
央广网黔东南12月4日消息(记者栾小琳)近日,10多只中华秋沙鸭飞抵贵州省黔东南州施秉县舞阳河景区越冬,它们在碧绿的河面觅食、追逐嬉戏,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生态画卷。近年来,施秉县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绿水青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野生鸟类来此过冬。
继《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会议在云南昆明成功举办后,第二阶段会议于12月7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所在地加拿大蒙特利尔开幕,中国继续作为主席国,领导大会实质性和政治性事务,“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主题和会标等大会主要元素保持不变。
近日,长白山地区普降初雪,生活在这里的中华秋沙鸭也正加紧补充能量,为南迁越冬做最后准备。三月春来,中华秋沙鸭从江南迁徙回到美丽的长白山。长白山是我国最大的秋沙鸭繁殖地,秋沙鸭们在这里坠入爱河,繁衍后代。长白山粉雪飘落时,秋沙鸭们才恋恋不舍离开长白山,迁徙去江南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