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即FAST射电望远镜,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于1994年提出设想,历经22年建成。“天眼”能让我们在宇宙中发现什么?请听国家天文台高级工程师、中国“天眼”现场办公室原副主任李奇生在“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上的讲述。以下为讲座主要内容。
科普视窗 第123期亲爱的小伙伴们,你们好!我们又见面了!岁月时光总是匆匆忙忙,不要忘记我们每周四分享的科普小视频,下面我们就赶快进入今天的《上九天揽月》第七期科普话题——遥观宇宙的那口“大锅”——中国天眼FAST。
目之所及,已是光年之外。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正式验收至今已两年。作为国之重器,“中国天眼”运行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年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已远超国际同行预期的工作效率,为天文学科学研究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面对未知的宇宙星空,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制作了一批又一批精巧、宏伟、雅致的天文仪器,从中国汉代落下闳的“浑仪”到1608年荷兰人汉斯用水晶造出的第一台望远镜,再到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等,拉近了人类与星空的距离。
据新京报报道,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徐聪领导的国际天文研究团队,在一个备受关注的致密星系群“斯蒂芬五重星系”及周围天区,发现了极为暗弱而分布广泛的氢原子气体结构,其尺度大约为2百万光年,比银河系还大20倍,这是迄今为止在宇宙中探测到的最大的原子气体结构,对当前的星系形成和演化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
来源:人民日报 北京时间2023年6月21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科研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该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发现了一个名为PSR J1953+1844(M71E)的双星,其轨道周期仅为53分钟,是目前发现轨道周期最短的脉冲星双星系统。
来源:央视财经 11月26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举行FAST脉冲星科学研讨会并对外发布,截至2024年11月,位于贵州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自调试以来,已经发现的脉冲星数量突破一千颗,超过同一时期国际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数量的总和,其中包括大量的毫秒脉冲星和脉冲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