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近日开展调查时观测到一个江豚“家族群”,有11头之多,十分罕见。数字显示,随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长江扬州段江豚从2017年的30头增加至目前的35—40头,7年时间增加了5—10头。数字看似不多,但对位列“极度濒危”的江豚而言,弥足珍贵。
长江长江江豚是一种临近灭绝的哺乳类动物,数十年里我们国家一直都在担心它会永远消失在世界上,早在1990年,我们将五头长江长江江豚投入进了长江天鹅洲,希望它们能在自己适合的环境中摆脱灭绝的危机,如今已经过去了三十年,这五头长江长江江豚是否已经变多了呢?
宜昌至城陵矶段科考队队长、中科院武汉水生所副研究员郝玉江博士表示,从江豚生存环境的优化、生育期的漫长、怀孕生子的不易等角度分析,江豚的增加需要一个长时间过程,短期内无法实现大规模增长,更不会出现暴增情况。
据安徽日报报道 近日,记者在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基地内看到,刚出生不久的小江豚正在大江豚带领下,跃出江面嬉戏玩耍,憨态可掬。“小江豚目前体重约4公斤,长约50厘米,状态不错。”饲养员张八斤告诉记者。“保护区此前有11头江豚,新成员加入后,江豚数量达到12头。
6月27日,江豚“小久久”在水中游动。 本文图片 新华社 图6月27日,中国首头人工环境下自然繁育并存活的二代雌性江豚“小久久”迎来一岁生日。6月27日,江豚“小久久”在水中游动。它的爸爸江豚“淘淘”今年18岁,是世界上首例在人工饲养环境下自然繁殖成功的江豚。
4月24日早上,“福久”先吐会儿水,再转圈圈。6月9日18时15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馆饲养的雌性长江江豚(以下简称江豚)“福久”顺利分娩,产下一头体长约70厘米、体重约5公斤的雄性小江豚,编号:F9C24,为人工繁育长江江豚家族再添一名新成员。
3月22日上午,两条江豚在浙江海宁市钱塘江边搁浅,民警、消防等十余人动用橡皮艇、吊车等,经过一个多小时救援,将它们放回水域。浙江日报 图“江豚长约1.5米,每条大概二三十斤,两个小家伙刚放回水里时还往回游了一圈才走,像和我们告别。
施平 文/图可以拍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微笑天使”——江豚,是件非常难得且激动的事。近日,在湖北省环保摄影家陈建平先生的鼎力帮助下,我们来到了江豚的重要栖息地——湖北天鹅洲故道长江江豚迁地国家自然保护区。长江故道上的“微笑天使”——江豚。三只江豚在天鹅湖畔自由游玩。
中新网武汉10月24日电 (马芙蓉 邓晓君)记者24日从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获悉,经过网络征名、公众投票和专家遴选,中国首头人工繁育并存活的二代江豚最终取名为“汉宝”。憨态可掬的“汉宝”。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供图 “汉宝”是一头雄性江豚,出生于2020年6月3日。
新京报讯(记者 吴采倩)4月27日下午,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长江澳海滩,一具江豚尸体被渔民发现。4月28日,新京报记者从平潭综合实验区海洋与渔业执法支队获悉,该江豚尸体已被送至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进行研究,目前尚未确定死亡原因。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13日讯长江江豚再次现身武汉经济开发区水域!11月13日上午10时,武汉经开区邓南街护渔队员李绪忠在邓南周家河泵站上游水域巡查,现场用手机拍摄到1头江豚在离长江岸边只有大约20米的地方出水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