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上午9点多,翔安大帽山山脚下的金柄村,颇有些闷热。66岁的“面线名人”黄加坐在晒场前泡茶,他指了指往日里“白浪翻飞”如今却空荡荡的晒场,又指了指阴沉沉的天空,对记者说:“手工面线得‘看天吃饭’,下雨了,就会影响面线制作,要尊重自然规律。”
中新社福建永定1月14日电 题:“客家祖地”的传统手工线面:记忆中的家乡味作者 黄秋萍 熊艺红 卢烨丝丝线面牵浓情,一碗在手暖人心。作为“客家祖地”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地道的一种美食,线面在永定籍海内外客家乡亲心中的地位,不只是一碗面,更是一种“乡愁”的寄托。
面线是我国闽南地区一种特有的面食。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梧埭村的梧埭面线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经过历任传承人的继承和发扬,已将这道手工面线的制作工艺完善到八道主要工序,分别是和面、压面、割䊞、搓䊞、缠面、拉面、晾晒和拾坎。
木架上挂满正在晾晒的手工制作的面线,这些面线如同一条条细长的白色绸带,轻柔地从架子上垂下,随风轻轻摇曳。12月6日,记者走进蚶江镇青莲村,看到村中不少空地正在晒晾制作好的面线。村里一位面线匠人告诉记者,趁着天气好,适合制作面线,春节将至,他们最近都在赶工制作,以满足群众节日需求。
东南网12月2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少蓉 通讯员 陈重捷)近日,“云洋面线”商标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注册,百年品牌终归同安。手工面线是同安区莲花镇云洋村的传统产业,早在清道光至咸丰年间,杨氏克眉、克安兄弟就因制作手工面线发家致富。
中新网福建新闻12月31日电 (郑雅允)位于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东部的云洋村,面线产业红红火火。2021年,“同安传统面线制作技艺”入选同安区第二批区级非遗项目,备受外界关注。而其申请非遗背后的故事,如何充满困难坎坷,却鲜为人知。
#醉美中秋赏味指南#生在这个盛世,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福分!别的不说,就是这天下吃不尽的美食吧,也真是一种享受!刚刚我在河南电视台“中秋晚会”上,又发现了一种叫做“当归面线”的美食。也许是我孤陋寡闻,“面线”这个词我还真是第一次听说,更别说吃到了。朋友们,您吃过“当归面线”吗?
对老厦门来说,这些大都出自食品小作坊的古早味美食,既蕴藏着满满的回忆,也饱含了浓浓的乡情。2015年9月、2017年11月,我市先后发布《厦门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允许生产加工的食品目录》和新版《目录》。
【来源:海西晨报】晨报讯(记者 彭怡郡 通讯员 陈重捷)近日,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注册,“云洋面线”商标这个百年品牌终归同安。手工面线是同安区莲花镇云洋村的传统产业,早在清道光至咸丰年间,杨氏克眉、克安兄弟就因制作手工面线发家致富。
蛇年春节的脚步日益临近茶乡好味,山海融合安溪藏着哪些“年味好物”呢一起来看看吧春节期间走亲访友总少不了呷茶安溪铁观音是乌龙茶中的极品其天然的“兰花香”和特殊的“观音韵”高雅而馥郁,持久不散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铁观音制作技艺更是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本报福州讯(陈重捷 记者张文章)在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市场监管局的指导下,同安区莲花镇云洋村村民委员会历时1年半申请的“云洋面线”商标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注册,该村近日收到“云洋面线”商标证书。手工面线是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云洋村的传统产业。
龙居面线非遗工坊,地处安溪县蓬莱镇上智村的一处山坳,这里阳光充沛,秀木繁阴,山泉淙淙。近日,安溪县作家协会采风团一行走进了工坊。“山的里头,路的尽头,有好空气、好阳光、好水源,适合传统手工面线的自然发酵......
近日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网站发布了关于拟认定2024年度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和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公示其中三明28个村拟认定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5个产业化联合体拟认定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详细请看↓↓↓根据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2024年度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和省级农业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