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而跑的机械巨兽、对抗核弹的电磁炮、汹涌澎湃的大海潮汐、漫天飞舞的翩翩雪花……当你看到这些词,是不是以为在上演3D大片?但事实上,在我们北京市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课堂上,上述场景将真实呈现。这些震撼无比的场景究竟如何制作出来的呢?
记者6月5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要求加强科学类学科教学,指导地方开齐开足科学课程,通过多种方式补充配齐科学课教师,将学校实验课开设情况纳入教学视导和日常督导,将实验操作纳入中考,遴选一批科技馆、博物馆、研学基地、高科技企业等,作
学生设计制作永庆坊“西关特色”文化社区模型。案 例在广州这片充满活力与创新的大地上,西关培正小学以其独特的“智慧阳光评价”体系,展现了广州科学教育的新风采。该校以永庆坊为资源,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开展跨学科学习,通过问题驱动的项目化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中新网青岛6月2日电(胡耀杰 王宇轩)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1日举行第六届“启梦微来”公众开放暨科学日活动。此次活动以“科学游园会、全民打卡探馆”为主要活动形式,旨在通过一系列趣味实验,让公众近距离感受科学魅力。
5月6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一级巡视员宋毅介绍,实验、实践课是高校教学的重要内容,疫情以来各地各校创新开课方式,充分挖掘各类在线实验实训和虚拟仿真平台资源,通过慕课、现场直播、虚拟仿真等方式开展实验、实践教学,开展了大量积极有效的探索实践。
在海淀展区观摩各小学编程作品,在朝阳展区体验全国第一个“科学方舱”,在门头沟展区听小学生讲解“安全岛”作品……2024年服贸会的教育服务专题展首次设立“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展示区,9月12日,新京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了北京多区展示的科学教育成果。
科技日报记者 朱虹 通讯员 刘涛近日,东北五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会议暨首届无线电报机制作竞赛决赛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举行。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新工科课程改革,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作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和劳动教育实验单位,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七小学将劳动教育与科学素养培育紧密结合,坚持“基础+发展”“综合+专项”“跨界+融合”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科学+劳动”育人新路径。“基础+发展”,做好科学教育的“三餐”课程一是做好国家课程“主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