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日益加快,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快速攀升,成为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调整生活方式是骨质疏松症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具体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潘莉倩护士为您解答。
随着你年龄的增长,骨量流失,出现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对于年纪逐渐增大的过程中是非常痛苦的,浑身疼痛,难以入眠,驼背,骨质,哪一样都是在遭罪,但是有的人明明年纪已经很大了,但是行为活动都没有太大的影响,身体还是非常的硬朗,也没有受到病痛的折磨,这类人是非常令人羡慕的,虽然有些基础条件的影响,但是后天的饮食上的调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今天就像大家介绍一下,骨质疏松该怎么吃?
骨质疏松有多大危害?在骨头的代谢过程中,每天都有一定量的骨组织被溶解吸收,又有相当数量的骨组织生成,两者的平衡维持骨的稳定。一旦骨头的生成小于其溶解吸收,骨头组织就会慢慢变细、变稀甚至断裂,造成骨质疏松。随着骨质疏松的加重,会有背部疼痛、驼背、变矮等症状,还很容易发生跌倒、骨折。
每年的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2023年宣传主题是“强肌健骨,防治骨松”。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健康问题。如何防治?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骨伤科专家吴官保教授为您专业解答。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是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常见病,是以骨密度降低、骨组织微细结构变化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并伴随骨折易感性的增加,是一种不可逆的病理过程。高危人群主要有绝经后女性、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骨质疏松家族史及膳食中缺乏钙或维生素D(光照少或摄入少)的人群。
许多被确诊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都恐惧运动,认为运动会增加骨折的风险。事实上,这种担忧大可不必。规律及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骨密度和骨骼质量,并提高肌肉力量和身体协调能力,反而能够减少患者出现摔倒和骨折的可能性。骨质疏松患者可以做哪些运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