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青年朋友想说一口娴熟的上海话,许多在沪工作学习的新上海人想较快学会说上海话,他们都想寻找说正宗上海话的途径。近日,由著名语言学家、吴语研究专家钱乃荣教授撰写的《原来上海话这样说——沪语佳句佳语配音学》由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晨报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上海话,是海派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生活在上海的人来说,无论你是土生土长的“老上海”,还是“新上海人”,能够“飙出”一口上海话总是让人刮目相看的!前两天从上海走出去的央视主播潘涛因为一段“散装上海话”的朗读火了虽然很多发音还不标准但被无数网友称赞“勇气可嘉”!
“浜瓜”还是“崩瓜”? 上海人老规矩,立秋当日吃最后一次西瓜,之后不再吃。如今白露也过了,再来谈西瓜,实在是有点不合时宜。就像全球气候变暖仍坚持立秋后不吃西瓜一样的不合时宜。 前两天,网上在传一个视频帖子,是我的电台同事“动感101”的朋友做的。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语言更是如此。“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二十季,我们邀请了上海市闵行区实验高级中学的青少年来诵读《本地闲话》。今天,你将听到的是《沪谚的语言载体》。沪谚的语言载体自然是上海方言。
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体现在方方面面,而方言,无疑是城市的灵魂。传承上海本土方言,留住海派文化根脉,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因为沪语是上海人赖以生存的文化基因,是最自然表现上海多元文化的根基。如果消失或变异了,沪语的传承势必断层,海派文化就会失去根基。因此传承沪语也刻不容缓。
上海开埠之后,大量外国人来到上海,海纳百川华洋杂处之下,许多外来语融入到上海话之中。所谓“洋泾浜”,原指带有地方口音的不纯正英语,而这些一度被人瞧不起的“洋泾浜”却在不知不觉之中进入了上海话之中,成为了上海话日常用语中的一分子。
白相与白相人 “白相”是一句经典的上海话。外地朋友只要学三句上海话,里面恐怕就会有一句是“白相”。 “白相”啥意思?当然是玩耍的意思了。 为啥“白相”是玩耍呢? 这就要从“白相”的“相”字说起了。 “相”就是看。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语言更是如此。“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二十季,我们邀请了上海市闵行区实验高级中学的青少年来诵读《本地闲话》。今天,你将听到的是《上海西南方言:研究上海闲话及吴语的资料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