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Figure AI发布了一段视频演示。视频中,公司研发的Figure 01机器人接入了OpenAI的大模型,能够与人类对话,理解并执行人类的指令和任务。据介绍,OpenAI模型提供高级视觉和语言智能,Figure神经网络提供快速、低级、灵巧的机器人动作。
据高盛预测,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1540亿美元,中国有望占据25%市场份额。政策层面,我国《“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将人形机器人列为突破重点,深圳、上海等地已出台专项补贴政策。
每经记者:郑雨航 岳楚鹏 每经编辑:高涵2024年,人形机器人迎来了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与产业的飞跃进展,这一年被誉为“人形机器人觉醒之年”。全球主要科技巨头如微软、英伟达、亚马逊、三星、腾讯、OpenAI、软银集团等纷纷投资人形机器人创业公司或直接进场研发。
央广网北京3月19日消息(记者 万玉航)人形机器人正在智能化道路上加速狂奔,成为未来AI发展的新热点。3月19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宣布世界首款人形机器人模型正式发布。在演讲中,黄仁勋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形机器人已经具备了越来越高的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2022年能够做人形机器人的企业只有几家,现在我们一页PPT都放不完。”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开源证券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孟鹏飞目睹了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突飞猛进。2023年,AI大模型引爆“具身智能”的概念,人形机器人被视为理想的具身智能体。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近期,在CES展会上,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公开表示,计划将在2025年制造数千台Optimus,如果顺利的话,2026年这一目标产量将增加十倍,生产5万到10万台人形机器人,2027年产量继续增加十倍,即50万台起。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陈欣】“人形机器人已成AI领域的下个‘关键领域’。”美国彭博社24日报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英伟达和其他大型科技公司正竞相投资人形机器人初创企业Figure AI,积极探索将“人形机器人”作为AI技术落地的新机遇。
行业政策持续落地、科技巨头加码布局叠加市场资金热烈追捧,最近一个多月,A股人形机器人概念板块持续走强,指数在上周创出历史新高。从机构近期调研情况看,最近一个多月,多只相关标的获“拜访”。例如,中控技术11月以来累计接待227家机构调研,接待家数在同时期被调研上市公司中名列前茅。
参考消息网12月11日报道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11月4日刊登题为《人形机器人将改变制造业和全球经济》的文章,作者是美国“火花认知”公司创始人阿米尔·侯赛因,内容编译如下:在新一波人形机器人的推动下,全球劳动力结构即将发生改变。
来源:环球时报 法国《回声报》4月8日文章,原题:人类仿生机器人:中美科技新较量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秘书长苏珊娜表示,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已成为行业的重要现象,特别是在美国,多家企业已经开始测试并使用这类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