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张秉爱坐在家门口的木凳上,手中攥着被磨得发亮的老镰刀,眼中满是决绝。她已经打定主意了,绝对不搬!谁让她搬家,那就是要她的命。谁不让她活,她就和谁鱼死网破!很早之前村里就传来消息了,三峡工程启动,江水即将吞没这片她与土地共度了大半生的地方。
在三峡大坝浩浩荡荡的工程背后,隐藏着无数个被迫改变生活轨迹的普通人故事。张秉爱,一个坚守在即将被淹没的桂林村中的普通农妇,成为了这场搬迁浪潮中独特的存在——一个坚定的“钉子户”。她的故事,像是一颗埋藏在三峡大坝壮丽景象下的,不为人知的尘埃,却蕴含着深深的人性光辉与时代的悲哀。
□中国水利报社采访组2023年6月15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长江北岸。汽车沿着盘山公路快速行驶,车窗外飘洒着雨滴,长江静谧流淌,大型货轮不时驶过,漫山遍野绿油油的果树,和岸边依山而建的县城,构成了一幅壮美的山水画卷。
黎远藩、卢先翠夫妻俩坐在一起吃西瓜 刘彦君摄封面新闻记者 刘彦君 曾业 李茂佳 罗惟巍时钟拨回上世纪90年代,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开工建设。三峡工程的成败,在于湖北、重庆21个区县的120万人口能否搬得出、稳得住,以及最终是否能致富。
“背井离乡”这四个字,相信在每个人心中是如此沉甸,它包含了多少喜怒哀乐。1993年,三峡百万移民工程正式拉开帷幕,三峡移民工程,也被称为中外水利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那些住在水库下游的人民,在国家建设时期,能够舍小家顾大家,积极响应政府号召!
12月14日,三峡工程迎来开工建设30周年。1994年12月14日,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长江西陵峡中段开工建设,131万名移民通过就地后靠、外迁安置等方式支持三峡工程建设。如今,三峡工程在发电、水利、通航、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数百万“新三峡人”也开启了全新的生活。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三峡工程自此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建设历程,创造了百万人口迁移的世界壮举,形成了内涵为“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的三峡移民精神。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1993年,全世界最大的移民工程---三峡移民轰轰烈烈开始了。为了支援三峡建设,长江两岸共有20多个县、277个乡镇、1680个村、将近130万库区人民,挥泪作别故土,叩别祖先,像漫天的尘埃,从此落尽了全国各地。他叫刘敏华,湖北秭归县郭家坝镇人。
春节民俗系列活动在三峡大坝前的屈原祠广场精彩上演。王罡 摄连日来,在“三峡库首第一县”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春节民俗系列活动在三峡大坝前的屈原祠广场精彩上演,当地三峡移民和游客一起看龙狮腾舞、品民俗风情、观三峡大坝,游屈原祠,乐享节日美好时光。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民生无小事工作室】1994年12月14日,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工程正式动工。为支持工程建设,百余万库区群众听党话跟党走,舍小家为国家,创造了中外水利建设史和工程移民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