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入夜都会伤感,总是有各种诗文在脑海中来回迸发。今天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又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怅然若失之感。一到晚上不知道怎么会有这种古文人的情怀,病了,对绝对是病了放两张手机拍的花絮,今天写一篇汉服的小姐姐和诗歌让我们一起感受东方美学之风。
恰逢农历七月初七,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称“乞巧节”或“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浪漫、唯美的一个节日,更是过去的姑娘们最看重的日子。时至今日,传统的七夕节因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而在当今社会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散发出美丽动人的浪漫气息。
引言汉服的历史很悠久,最早的汉服出现在黄帝时期。从黄帝到明末清初,汉服经历了我国的各朝各代的更迭。《马王堆三号墓遣册》中记载道:“简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汉服’”。汉服的历史悠久,而汉服让人喜爱的不仅仅是因为它历史悠久,而且汉服的种类、以及汉服中体现出的中华文化。
乞巧节,既是七夕节,相当于中国传统的情人节。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
汉服的款式虽然繁多复杂,且有礼服、常服、特种服饰之分,但是仔细分析,根据其整体结构主要分为三大种类:“深衣”制、“上衣下裳”制、“襦裙”制。「深衣」制“深衣”制是指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因为它上下相连,“被体深遂”,称之为深衣。
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在中国历史上,服饰拥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地位,除了基本的遮羞、取暖、审美外,最重要的还是其所代表的文化、政治含义。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汉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汉服的概念所谓“汉服”,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总的来说就是指汉民族的传统服饰。
当汉服遇上兰大,谱写出的动听的一曲,你是否愿意静听呢?四月韶光,花明柳媚,穿上汉家衣裳,扬我华夏礼仪之邦。窈窕倾城女,云鬓花颜貌。春园花柳中,你是最美的风景。宽袍广袖,衣袂飘飘,你自远古走来,千年的端仪,饱经沧桑,却仍然美丽。
中秋假期,在西安大唐不夜城广场上,一名5岁小女孩身穿“汉服”翩翩起舞的视频走红网络。孩子父亲说,孩子从小就喜欢跳舞,平时一听到音乐就会翩翩起舞,正值传统节日中秋佳节,大唐不夜城的传统文化氛围也比较浓厚,所以带她来感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