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是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参赛国家和地区一共204个,设置了28个大项和302个小项,一共有6万多名运动员、教练和官员参加,中国队在北京奥运会上以51块金牌排在了金牌榜的第一位。
当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北京,这座“双奥之城”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办一届“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冬奥会,北京冬奥会的理念在比赛场馆的建设运营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北京冬奥会比赛分别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举行。其中开幕式、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
北京赛区有7个场馆,分别是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首都体育馆、国家速滑馆、国家体育馆、五棵松体育中心和首钢滑雪大跳台中心,承担短道速滑、花样滑冰、速度滑冰、冰球、冰壶、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等七个大项的比赛。
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设北京、延庆、张家口三大赛区。北京赛区六个竞赛场馆中,除国家速滑中心(“冰丝带”)和滑雪大跳台新建外,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首都体育馆、五棵松体育中心均为2008年奥运会场馆的再利用。
相比永久设施,临时设施建设成本更低,方便拆除,并可重复利用。筹办6年多来,我们通过低碳场馆、低碳能源、低碳交通、低碳办公等措施,最大程度减少碳排放,同时采取林业碳汇、企业捐赠等碳补偿方式,保障了北京冬奥会碳中和目标的顺利实现。
请听《冬奥九金 中国之诺》最后一金《第九金:后奥运时代,冬奥遗产继续绽放》:“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既有场馆设施等物质遗产,也有文化和人才遗产,这些都是宝贵财富,要充分运用好,让其成为推动发展的新动能,实现冬奥遗产利用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