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全国人民摆脱了吃大食堂以及大饥荒给人们带来的心灵及身体上创伤不久的时候,农村又经过了轰轰烈烈的四清整风运动,经过了波澜壮阔触及人们灵魂的“文化大革命”,同时也是全国农业学大寨运动高潮的时候。
农业学大寨运动,自60年代初开始至70年代末结束,席卷全国十多年之久。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时,又指出:“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 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
1976年10月6日,华国锋代表全党意志,一举粉碎“四人帮”。他在10月6日深夜中央政治局在玉泉山9号楼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明确表示:坚决拥护华国锋代表全党意志粉碎“四人帮”,拥护华国锋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
从山西昔阳县城出发,大约15分钟车程可抵达大寨镇大寨村。村前“红旗广场”上,一面“农业学大寨”的巨幅招牌依高地而建,彰显着大寨村的辉煌过往。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农业学大寨”的浪潮,大寨村一度成为全国农业战线的先进典型。
大寨,太行山里一小山村,1952年陈永贵任大寨大队支部书记,带领大家一把镢头、两个箩筐、不分昼夜、肩挑手提、十年苦战,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将一个七沟八梁一面波,长年靠逃荒、讨米、政府救济过活的穷山沟,到1962年建成800亩良田和梯田,粮食亩产由237斤增长到774斤,成为一个粮食自给自足外,一年还可以为国家贡献二十多万斤粮食的全国先进典型村。
大寨人后来在回忆周恩来的时候,说道:“大寨红旗,倾注着周总理的心血”。1958年人民公社化以后,大寨人民公社下的大寨大队,在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带领下,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逐渐被上级所重视。
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两面旗帜,永远放光辉。50年代出生的人都经历和参与了农业学大寨,提到“大寨精神”,“红旗渠精神”,对于年轻一代来说一定很陌生,那个年代学大寨,概括起来就是以大寨为榜样,伟大的时代!
1970年,毛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旺庄公社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学大寨运动。为了扩大原有耕地面积,各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发扬大寨战天斗地革命精神开展农田基本建设,进行整田平地,白天做不完晚上挑灯夜战接着干,全公社搬掉大小坟堆300多个,填平河浜5条,整治耕田110多亩,扩大了种植面积。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4064期。“农业学大寨”,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几乎人所共知,大寨模式和领头人陈永贵,是全国上下争先学习的对象。大寨人战天斗地、改造自然环境的精神确实值得称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即便放在今天也是一股正能量。
农业学大寨的兴起,发展,到结束 六十年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个十年,也就是第三个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这期间进行了不少运动,都是大型的全民性运动,如学雷锋运动,工业学大庆运动,农业学大寨运动,文化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