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康丽)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关系到亿万儿童健康成长。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
对于学前教育如何全面普及和高质量发展,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一级巡视员姜瑾回答封面新闻记者提问表示,切实把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从过去注重追求评估结果的定位转到为改进教育实践提供支持的定位上来,纠正过去评估存在的非科学、功利化导向。
《学前教育法》回应了哪些社会关切□ 崔 杰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点,学前教育的质量关乎儿童的身心健康、家庭的和谐幸福以及社会的未来发展。1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以下简称《学前教育法》)由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并将于2025年6月1日起施行。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为幼儿健康快乐成长提供基础保障和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学前教育制度逐步确立。改革开放以后,聚焦质量的学前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
学前教育法草案于8月28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初次审议。草案共8章74条,包括总则、规划与举办、投入与保障、管理与监督、法律责任等主要内容。草案将学前教育界定为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对三周岁到入小学前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核心提示:针对国民教育体系中较为薄弱、发展不均衡的学前教育作出专门、系统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以普及普惠教育、幼儿权利保护、科学定位为核心价值追求,为保障我国学前教育公益性、安全性、实效性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法治保障。
近年来,党和国家为支持学前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学前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府不断加大公办幼儿园的建设,加强对普惠性幼儿园的扶持,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逐渐改变着社会对学前教育的看法,而学前教育法从立法层面明确学前教育的价值和地位,更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如“强心剂”一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核心目标是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思政元素是对个人和国家价值观体系的塑造,其核心要素是“立德树人”。思政元素在学前教育的融入,有助于形成知识习得、能力培养、价值塑造协同成长的育人格局,以实现人才多维度、全方位的发展。
幼儿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一、幼儿科学教育的目的意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以下简称《学前教育法》)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学前教育进入“有专门法可依”新阶段。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坚决纠正幼儿园“小学化”……为学前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此次立法聚焦回应了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中哪些热点难点问题,保障学前儿童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