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龙标和他的竹编作品。63岁的陈龙标手很巧:竹片经他的手一捣鼓,就变成粪箕、摇篮、鱼篓、笔筒、竹球、竹扁担、竹篮、竹筐、牛笼头、鸡罩等各种精巧的作品;他又很大方,他的作品就挂在特制的小橱窗里,如果您喜欢,只要在一张纸板上签下名字就可以拿走。两年多来,他先后送出了300多件作品。
中新网贵州三穗10月26日电 题:百年竹编技艺追赶新潮流 演绎东方之美作者 周燕玲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贵州省三穗县,竹编非遗传承人杨杜娟坐在一张摆满竹丝的桌前,只见她把一条青绿色竹丝和一条原色竹丝,巧妙地编成圈状后,中间饰以白色珍珠。
竹藤制品的艺术魅力无处不在。竹藤编制,是我国的传统手工艺。民间艺人们用灵巧的双手,将大山里的竹子、藤蔓编成一件件篮、篓、筐、簸箕等,甚至编成一些精美的家具、工艺品。古人更是对这种技艺赋诗吟赞:野水平溪桥,波翻蓼花乱。斫竹编青篮,门前开蟹簖。
点击关注悠哉崇明,发现更美的崇明崇明自古便有工匠精神的传统。崇明历史上最有名的“匠人”或许是明时知县唐一岑的夫人。唐夫人随夫来崇后,往来于城乡各地,亲身传授织布之法,百姓由此掌握了完整的纺织技术,代代相传,成就了“崇明土布”厚实耐磨的美名。
颛桥光华园区内一个醒目的橙色旋转楼梯旁有一扇不起眼的门透过玻璃窗,隐约可见一面用竹编样板拼装的走进再细看,竹编的圆茶几、毛竹捆成的长椅以及墙上挂着的各色竹编工艺品都显得别具一格这里正是拙品合集潘俊有是福建龙岩人那里盛产竹子大山中的竹林养育着祖祖辈辈的龙岩人由于家中长辈是竹编非遗传
来源:【春城晚报-开屏新闻】锯、切、剖、削、磨、编……在文山州广南县八宝镇牙龙村有这样一个人,他用一双巧手,编织着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与执着。一条条薄薄的篾片在他手中上下翻飞,一根根原本坚韧的竹子在一道道工序中完成了形与质的转化,变成了一个个实用且美观的竹篓、背篼等。